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515):投资者怎样进行调研?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5-07

                                                         

迎收听董宝珍电台,点击链接收听  





         1.在调研之前必须先有一套逻辑,然后才去调研证明你这一套逻辑是否正确。

 2.盲目去调研,会受到现象的影响而失真,反而有害。

 3.由反腐引发的白酒下跌,让人们错误的得出茅台没有民间需求。我通过分析思考后形成一个如何判断民间需求规模的方法,并通过调研得到了验证。

在投资过程中调查研究、实地调研,到底占有什么重要的地位?我刚刚求索价值投资的时候,根据文献资料给出的信息是说巴菲特每天24小时在调研,巴菲特全美国到处开着一辆汽车,以至于他开坏好几辆汽车,进行大规模调研成为巴菲特生活中的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后来随着进一步的了解,发现不是这样的。巴菲特用于调研的时间很少,调研在巴菲特的工作日程表上的占有的分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就是巴菲特曾经以370亿美元收购了一家飞机零部件公司,这么大的一个生意,巴菲特只是跟飞机零部件公司的核心高管谈了25分钟,他就问了一个问题,说你今年已经58了,到65岁你退休之后,你准备怎么安排这个工作?巴菲特当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之后,巴菲特马上以370亿美元成交了。

无独有偶,另一个案例是跟我们中国一家公司有关系。2003年花了5亿美元从香港买下中石油的一大笔股份。4年之后到2007年,巴菲特以40亿美元整体卖出了。在持有4年的过程中,巴菲特挣了35亿美元,整整获利7倍,成为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最经典的一个高回报案例。如此巨额的回报和高投资回报率。2003年到2007年,实际上巴菲特根本就没来过中国,巴菲特在买中石油之前,他主要的工作是看中石油的年报,看完以后他就宣布说这个公司被低估了80%,它应该比现在的市场价格高4倍。巴菲特没有来到中国调查中石油。换言之,在这一次投资中石油的过程中,巴菲特根本没有实地调查。

我在投资求索过程的心得,其实调查研究既重要也不重要。如果没有思考,没有一种系统的观点,没有对被考察公司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之前,脑袋一片空白,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盲目去调研,反而有害。

在投资茅台的过程中,我确实也做了调研,但是我这个调研有个前提,我一定是在办公桌上形成了一个观点,甚至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论系统。我先看年报,看行业数据,看新闻,然后把这些提炼加工出一个逻辑体系。比如我对茅台酒的供需关系极端重视。我怎么考察供需关系?我主要是看茅台酒的价格。当茅台酒价格在反腐之后持续下滑的过程中,我发现事实确实是持续下滑的,但是我认为滑到一千二三就可以了,可是没想到它滑到八九百了,面对这个情况就很令人困惑。是不是真的没有需求?因为按照经济学原理,价格下跌,一定是供需关系出现了需求不足。但我通过分析思考认为茅台酒价格下跌不是供需关系出现需求不足,而是经销商在巨大恐惧情绪下,不敢持有库存。在2012年底茅台酒有上万吨的渠道库存,渠道库存就是在茅台酒价格上涨的时候,很多经销商是囤积的,只要酒价上涨,它囤积在自己的手里,不卖就可以获利。没想到2013年酒价掉头向下,在这个过程中渠道积压了上万吨的库存,于是经销商疯了一样抛售库存,完全不敢持有库存,哪怕需求很强大,也会毫不犹豫在第一时间快速甩货,导致在现象上出现了价格崩溃下跌!这时的下跌不是需求不足导致的!

我通过分析思考后形成一个如何判断民间需求规模的方法,如果1万吨左右的渠道库存已经被需求给消化了,那就意味着民间需求巨大。于是只要我知道经销商目前所持有的渠道库存量,就可以直接知道民间真实的需求状况,这要比观察价格推测需求更可靠。有了这个逻辑,我开始设计调研方案。

我不盲目调研,我总是先设计出精巧的调研方案在调研,不是像撒胡椒面满大街跑,那种调研是太盲目了。调研之前应该像上中学物理的实验报告,走入实验之前你先写了个实验报告。如果试验结果出现了,A状态意味着什么?B状态意味着什么?C状态意味着什么?才去调研。

我和同事五六个人一起假扮消费者,我们准备一次性买入50箱茅台酒,然后问经销商,你能不能当天满足,我们五六个人分头一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给贵州茅台全国各地经销商打电话,东北地区的经销商没有能力当天满足50箱。北京地区经销商没有能力当天满足50箱,浙江宁波就根本没有库存,店里和库里都没有。

这个调研方案的设计非常巧,我买50箱子都满足不了,就一下知道经销商没有库存。经销商没有库存就知道了整个上万吨的渠道库存被消化了,万吨渠道库存被消化说明民间需求旺盛!

所以调研前你必须有一个逻辑方案,千万不能盲目的调研。你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调研方案,盲目收集信息,你就会出现一种可怕的现象,你会因为没有思路、没有系统设计的情况下,接触到大量杂乱无章信息和现象,最后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能把你吞没,搞的你什么都不知道。

我现在调研量是越来越少了。《道德经》有一章,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告诉我们如果其出弥远,你接触得越多,你知道的真理越少。而且《道德经》提出一点,不出户知天下,与咱们说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或者中国还有一句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个是有道理,我就是这样的。

我在茅台博弈过程中,从事后看我的很多观点都是对的。这些观点我都是在办公室、办公桌和电脑前完成的,我都是反复地逻辑推演。在这个推演过程中,特别就体现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盲目出去调查,反而知道得少,没有调查的逻辑,脑子里是空白的,大量杂乱无章现象就占据你头脑,杂乱无章的现象的堆积,没有一个梳理这些现象的内在逻辑,你就会迷糊。

很多白酒上市公司的老板,也都知道酒类的现实状况,但是他确实在动荡的过程中感到很有压力。这个现象就是天天知道现实的人,有时候并不知道未来向何处去,真正准确穿越现实的人是那些闭门造车者,就像我这种闭门造车者,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很多基金、券商,包括保险公司研究员,天天就在飞机上挂着,天天到茅台镇。他对什么事情都第1手调研,但是他始终没提出穿透性的观点,被现象所控制了。

调研不能没有,这个调研是证明你的逻辑对不对。你必须先有一套逻辑,然后才去调研证明你这一套逻辑,在证明的时候,你要精巧地选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调查方法。比如说当时全国都说茅台酒卖不动了,大家也都认为茅台酒卖不掉,我就想知道茅台酒到底卖得动还是卖不动。我专门到茅台包装车间门口值守了整整一天,这个过程记录在《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2部》的这本书里,就是说你卖动卖不动,我要去北京调查,即便北京都卖得动,也不意味着东北能卖得动。即便北京、东北都能卖得动,也不意味着西北能卖得动。所以如果我到经销商调研太多了,3000家经销商,累死我也调研不出来。我就想到去包装车间、成品库去调研,最后果不其然,我来到包装车间,准确地把握住了实情,因为茅台酒的出厂都是从包装车间走的,这就是你在调研的时候要设计,不要说所有调研都是有利的,因为某些现象它是噪音,基本面上也有很多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