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助手再驳错误认知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4-03

作者董宝珍助手-李元刚

昨天驳了招行谷子地先生的文章《谜底揭开,我是吹哨人——民生银行2019年年报点评》的上半部分,反馈如下:

 

那今天我就来反驳这一段。

招行、民生、工商三家净利差对比图如下:

 

谷子地先生认为,民生银行身上出现了息差大幅度增长这种现象,谷子弟先生进一步通过财务报表发现是由于下半年贷款利率提升造成的,而“贷款利率提升只能是向更低质量的客户发放贷款才能获得”,关于这一点我也致电民生银行,民生银行的回复是“下半年增加了对私营企业的放贷。”

对此谷子地先生认为疫情发生之后,类似私营企业的贷款都将遇到危险,对此我特别指出这个判断应该是不对的。

 

因为我和董宝珍先生在对银行业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周期波动特点,我们知道银行是有明显周期性的,无论是资产质量,无论是息差无论是收入和利润状况都具有周期性,这是银行的本质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周期性,大家并没有发现,我与董宝珍先生通过大量的分析发现银行业的管理层还有一个心理周期,每当遭遇一轮资产质量恶化的时候,银行管理层的心理突然就会从激进扩张,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快速的转向抛弃一切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拥抱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出从高利率客户抽出资金转而投向低风险、低利率的客户,或者直接大规模购买债券、买国库券或者地方债的方式处理。

 

 


 

资产质量处理的差不多快完了,不确定充分的消除,资产质量恶化的压力减弱的时候,银行的管理层的心理周期就从极端保守,只愿意高度重视安全性几乎放弃收益性的心理转向,逐渐开始追求高收益性,如此周而复始地反复交替,就形成了银行业高级管理层的心理周期。

在资产质量恶化的时候厌恶风险,拥抱高确定性、低利率的资产,当资产质量被出清,并且整个经济形势好转的时候它就开始心理上放弃保守的心态变得追求高收益资产。这个心理特征,尤其在民生银行极为明显,我们看民生银行这几年的息差变化情况以及它的生息资产在债券投资和企业信贷上的占比就可以看出。

 

 


 

 

我们可以看到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这三家银行,贷款业务在生息资产的比例民生银行最低(部分资产配置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上),而招商银行是最高一家银行,如果投放在贷款上的投放资产比例不高的话,它的利差就很低,招商银行的息差比民生银行高,他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招商银行生息资产中贷款的比重高,因为贷款是银行业所有生息资产中利息率最高的。一家银行只要把贷款业务占生息资产的比率提高,就可以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利差。

 

我们通过图形可以看到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他们三家银行中,民生银行到2019年末贷款业务,占生息资产的比例仍是最低的,要比招商银行低12个百分点,如果民生银行把它的生息资产结构和招商银行变得一模一样,那么民生银行的利差就会上升很多,(利差上升多少,此处不做论述,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来)当前民生银行的生息资产中,贷款业务占比明显的过低,而债券投资这样一个低收益、低风险的生息资产占比过高,客观上就迫切地需要加以改善,增加贷款业务的比例,降低债券的比例,恰恰在2019年下半年民生银行就开展了这样的一个符合经营规律的调整,他们把低风险、低收益的债券占比压缩,然后增加到贷款上面,于是自然就提升了利差,当前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迫切,也愿意一定程度上出高利息,所以民生银行自然抢占了这个市场。

 

我们再来看一个贷存比的指标,民生银行2019年贷存比低于去年,可见其在贷款业务上并没有特别激进,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招行的贷存比却创新高。

民生银行刚刚从一轮不良坏账中走出来,难道他甄别客户的能力没有提高吗,我不认为之前的扩张行为是错的。至于说碰上了疫情冲击,这是全球人民、全球金融机构都遭遇的事情,世界不会卡在这里不前进了,这个短期的问题一定能解决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民生银行息差明显大幅度地上升,一方面他们选择私营企业,另一方面它更深刻的原因是民生银行本身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例过低,它客观上就需要提升,在提升的过程中自然利差就会上升,这实际上是民生银行前几年资产质量较差,使得民生银行的管理层心理周期进入保守阶段,大量的生息资产投到了低风险、低收益的债券投资,压缩了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例,这是心理周期所导致的,这实际上为下一步提升利差,提升收入增长率埋下了伏笔,随着资产质量好转,随着历史上的不良资产出清,民生银行的管理层就进入了新的扩张型心理周期,于是就看到了息差的上升,就看到了给私营企业贷款,而谷子地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冒进的误判形式,这种判断太低估民生银行管理层的水平和能力了。认为民生银行管理层贸然给私营企业贷款,是追求过高的利息,不惜放弃资产质量的要求,然后突然遇到疫情,被当头打了一个闷棍,贷出去的款就变成了坏账,这好像有点像讲故事啊。谷子地先生似乎也在善于研究财务报表的同时,具有编剧的天赋。

 

总结以上分析,谷子地先生对民生银行的分析有严重的硬伤,而且结论更是错误,对银行业经营的周期性特点没有深究对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管理层行为的变化。所得出的关于民生银行还没有走出泥潭,将要进一步陷入新的泥潭,这一判断完全是错误的。

2018年春天,董宝珍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招商银行的复苏是依托,并且建立在银行业整体复苏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业整体复苏的条件具备后,招商银行凭借竞争优势率先复苏,招商银行是行业整体复苏的报春花,其他银行将次第复苏。

我们用铁的事实和证据证明银行业是整体复苏的。

 

董宝珍先生用他高度抽象、哲理化的观点得出某一个结论时候,短期内找不到相应证据,要长期看才能找到证据,而且是铁的事实证据,这反映了董宝珍先生的思维的穿透力强,具有洞察力。反映了董宝珍先生观点的深远性。

现在疫情期间全球股市为什么会大幅下跌?其实那个疫情在本质上只影响短期,但是大多数人只关注交易,只关注短期,这就是市场情绪的发泄。作为投资人,你真正应该做的是关注长期。从长期的视角看待当下的现象。

一个马上就兑现的观点,其实没有多少价值,因为你无法以低价买入,而像董宝珍这种长远的看法,在当期得不到事实的证据,最后被事实证据证明才往往具有价值。

实际上今天的民生银行以4倍多的估值在市场上交易,而它已经发生战略反转了,这个价值就非常之巨大。

这就是我们董宝珍团队一直在宣讲的:投资首先是认知博弈,进而是人性博弈。认知博弈何其难,人性博弈更难更难,想在银行上赚钱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