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旧文新读#董宝珍:银行永续债的最深层含义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4-23

最近银行推出了一个新的政策,社会各方都在分析。对于这个问题,我特别想说一下农业社会的水利工程和现代社会银行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在传统农业社会,水利工程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脉,决定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在农业社会的政府把兴修维护水利工程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做。那么,现代商业社会的资金配置,金融体系能不能为实体经济输送足够的资金就相当于农业社会的水利工程一样。所以,现代工商业能发展到什么水平,与它的金融体系、金融服务水平密切相关。


从目前来看,中国绝大部分的工商业企业资金需求来自于银行,过去几年,中国曾经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也想到发展民间金融来支撑社会金融体系的多元化,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近期出现网贷的崩盘,小贷的崩盘,各种跑路,证明用大跃进的方式,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发展民间金融不符合金融规律,我们发展了30年的资本市场也不死不活,从而也无法成为支撑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于是,对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完善金融体系,如何通过高效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就又回到了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成为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环节。当资本市场上,以及当代民间金融全面崩溃,实体经济又遇到了波动的时候,在金融上强有力的用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担又回到了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必须稳定,银行必须健康,银行本身必须不存在问题,才能够推动实体经济。想象一下,银行本身已经出了大问题,全社会又没有其它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投放渠道,那么这个经济能好吗?所以必须先保护银行,先完善银行,先推动银行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新的金融政策。

请大家一定要用常识思考,当一个经济体主要甚至绝对依赖银行的时候,银行不可以出问题,银行内部所存在的一切问题都会被解决,除非管理这个社会的那些管理者愚蠢到不可想象。你可以这样想问题,假设你是中国社会的总管理者,你为了刺激经济,规律性的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多种手段中,除了银行都玩不转了,那这个时候银行成了唯一的依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不帮助银行解决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吗?你会让银行自己都站立不住而问题重重吗?你不会的,谁都不会。这就是我对新的金融政策,促进银行发展的政策的分析。


投资者需要对基本面进行分析,在做分析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接触数据和产业方面的信息。但是我的人生经历包括投资经历发现,在关键时刻对某一个不确定事件的分析最有效的是那些基础的常识性观点。一个投资者需要理解所在地区的国情和文化、历史,基于这些国情、文化、历史所决定的常识来思考。你能想象,若银行出了问题,实体经济得到资金的渠道就受到了干扰,就相当是心脏出了问题,各器官得不到血液,身体能好得了吗?更进一步的,如果银行出了问题,由于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权重过高,整个资本市场也崩溃了,那就是说在银行出问题的情况下,实体经济、金融经济都将产生严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这个问题不会发生不是一种常识吗?如果这个国家,还有一个社会管理者为社会的整体利益负总责的话,他能放任这种情况发生吗?他用各种手段一定不会让这个事情发生。这是最简单的常识,就是哪怕你不懂得财务报表,不懂得很多东西也是可以想明白的。但是,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的人都不按常识思考。


给银行发永续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际上是巩固银行自身的健康度,强化银行自身的造血机制,以便提高银行向实体经济输送资金的能力,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在这个大逻辑下,实体经济的健康与否,实际经济能不能继续向前几乎完全决定于银行的支持力度,而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全决定于它本身的财务状况。所以,为了让实体经济好起来,银行的财务状况一定能好起来。而为了让银行一定好起来,一系列支持银行的政策将会协助银行化解它面临的问题,这种对银行的支持是中国经济的需要,中国社会的需要,对银行的支持是超经济范畴的,是一种你想象不到的力度。


大家可能不知道,历史上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他们的相当长期的复合回报率是40%,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都是垄断公司,都是两个国家的政府给他们发了一个特许经营的牌照,别的人是不能经营的,是一种完全非市场化的垄断经营。我们国内的很多分析者都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他不理解金融对经济太重要了,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政治,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体制下,中国的银行根本不能够完全按照美国那样的纯私营企业来理解,而是要立足于国家的稳定和国家的战略。对银行完全悲观,把它理解为一个纯粹的企业的人根本没有常识。你去翻一翻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你就知道整个商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出现的是国家垄断和私营经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