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682):苏州论道——认知重要还是人性重要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05-25

请点击收听:苏州论道——认知重要还是人性重要


各位董宝珍电台的听众:

大家好,现在我正在苏州酒店的一个玻璃窗前,看着屋外正在下着的雨。苏州是一个温和的城市,所以我到这两天来,你可以听到我的声音,不像以前那么尖利了,变得温和了。昨天5月22日,我在苏州与附近地区的投资人进行了交流,在此发表我看好中国的低估蓝筹金融股的观点,以及重点论证了转折正在发生,正在强化,转折时刻需要每一个人做出抉择。现场和“白云大妈”的新书发布会是一样的,真是人山人海,彩旗飘飘,红旗招展。会后,我又与我的客户进行了交流。期间,苏州的温先生谈了一些观点,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记录下来。下面我来记录所谈内容。

 

温先生是工程师,是搞理工科的,所以他认为对于投资来说,最重要的是了解客观基本面。只要了解了客观基本面,就可以取得投资成功。那么,我认为投资表面是认知博弈,本质是人性博弈。人作为投资者,认知的对象是客观基本面。表面是认知博弈,本质是人性博弈,认知是基础,其占到投资课题的1/3左右,2/3是人性博弈。温先生并不特别同意,虽然温先生是我的客户。那么我们就展开了辩论。我当时说了这样一个观点,假如股市的财富主要,甚至全部来自于客观基本面,来自于客观企业,那么一个人想要获利,只需要找到那些基本面有竞争优势,以及能长期成长的公司就可以获利。所以,在财富主要来自于客观基本面这一假设前提下,自然就能推导出获取财富的关键决定于认知能力,你能不能发现、认识、找到有成长的公司。而认知能力变成投资的核心能力后,知识和智力又是认知能力的根本保障。所以,资本市场的成败就变成了知识和智力决定成败。

 

然而,我们听芒格的下面这句话:投资最重要是理性,而不是知识。巴菲特说,我真想把我多余的智商卖掉。巴菲特不认为智商、智力对投资成本有什么影响。芒格说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性,理性是什么呢?理性是一种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不贪婪,不恐惧的精神气质。理性是不关系客观外部世界的。理性描述的是人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这种主观精神状态主要还体现在对情绪,对欲望,对动物本能的控制与清理和脱离,就没有动物本能。理性不特别包含知识,也不特别包含智力。所以,我们看到巴菲特和芒格都没有把知识和智力作为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假设说,二级市场投资的财富来源主要是客观基本面的,就又必然推导出知识和智力取得成功的关键。然而,杰出伟大的投资大师芒格、巴菲特都告诉你知识、智力不是关键。而李录在北大演讲的时候又说,他问过巴菲特和芒格咱这个行当,所以成功主要决定于什么呢?巴芒两位大师说,是秉性,是你的性格,以至于李录跟我见面说过一句话,价值投资是由基因决定的,都有天生的基因特质,价值投资者是基因变异者,他不从众、重视动物本能,为啥?你不从众,你基因变了,你缺少从众基因,你才能做到不从众。你身上从种基因非常多的话,你根本就做不到,后天努力不了。由此,我们看到在所有成功的大师都不认为知识和智力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也就证明了基本面客观成长不是二级市场投资的财富主要来源,而所有的大师都告诉你,理性是成功的关键,秉性是成功的关键。这就说明二级市场投资最关键的是自我人性管理,自我欲望管理,自我情绪管理,以及对人固有的动物本能的控制、克制和约束。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者的财富更多的是由人的主观精神特质和主观决定的。所以,投资人的主要工作其实是克服自己,解剖自己,认识你自己,战胜你自己。

 

那么说到这儿,我的客户温先生还专门给我讲了个例子。其实,他这个例子就恰恰能证明投资成功,最关键的是战胜自己管理自己。他自己买了一个股票,这个股票是中国股市最低估值的股票,同时又是基础战略产业中的主要公司,但是它在极低的估值水平下买入持有几年,还有跌了30%多。这个过程中,他所持有的股票的市盈率就剩下三倍了,市净率0.3倍了。于是在这样的现实的自己看好的股票,几年不涨反跌30%,与此同时别人的股票,尤其是他不看好的股票,他不认同的股票,他认为高估的股票持续上涨,在这种现实的压力下,温先生和我一样来到了一个树林里,在这个树林里静静地坐着,反复地解决,追问了一个问题,我错了吗?我到底是错了,所以我亏35%,还是我本身就没错?这个场景我太熟悉了,听众朋友们,我就经历过多次这种情况,这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个场景,看来投资都应该拥有一片小树林。温先生在他的小树林里追问,我到底是错了吗?于是他的心中就不断的以,我错了,还是没有错,作为一个客体开始求证。他反复的求证过程中,最后得出结论“没有错”。如果那些逻辑、那些经济学原理那些常识没有变化的话,他的判断没有错,自己亏损35%的结果不是由于自己错误导致的,自己是正确的。因为自己是正确的,所以自己最终的结果不会亏损,当下的亏损是非永久性损失,最终自己的正确判断将迎来必定的投资成果,于是他轻松的回家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请大家注意,温先生坐在小树林里反复追问自己错了吗,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这个时候,温先生思考追问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基本面了,虽然在追问自己是不是错误的时候,他也重塑了基本面,反复推敲自己的判断。但是,此时他对基本面研究不再是追问基本面到底事实是什么,而是说我作为投资主体和认识主体,对基本面的认知是不是错了,这个时候他是对自我认知是否错误的一个审问。审问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不再是纯客观了,研究对象变成了对自己对基本面认识,对错与否的研究,不是说基本面是什么,而是说我认为的基本面是不是真正的跟客观一样。所以这个时候他审问的是自己的对错。那么审问过程中,实际上是对自身主观到底应该朝何处去,是要解决自己应该是放弃,还是坚持呢,这样一个主观抉择的追问和选择。

 

我在北京就认识很多教授,有的是著名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们的智商远高于我,知识面远大于绝大部分投资者,但是他们在自己所买的股票不跌,或者上涨的时候,他们能够非常的客观的基于逻辑常识、经济学原理得出结论,说这个公司低估了会上涨。但是当股价下跌的时候,或者自己的股价没涨,别人股价涨时,这些教授,不止一个,他就提出一套理论来说我错了。这个时候,因自己的股价下跌,教授们提出我错了的时候,其实他实际上是对自己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对自己的再评价,已经不客观了。他不能客观地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评价,他受到了所处的自己的股票下跌的场景的影响,已经失去了客观,这种失去的客观表现在他对自己的早期判断也已经不能客观评价了。在没有下跌的平静的场景下,他能够理性的得出那个公司应该上涨,自己应该坚定的买入,当买入之后股价跌了的时候,他开始自我怀疑。这个时候他就提出一套理论说,我可能是错了。这套理论表面上还都满足形式逻辑的一切,然而他实际上是失去了客观性。

 

这个就是我说的投资最重要的是人性博弈。表面是认知博弈。你首先要认清客观,你客观认清以后,他持股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场景,你的股票跌了,别的股票涨了,这个时候你就开始了人的动物本能,就开始自我怀疑,当自我怀疑、自我担忧,各种压力起来的时候,需要所有人都回答一个问题,我对了,还是我错了。温先生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谁都会面临。因为当自己的判断与现实完全相反的时候,人本能地就会产生重新追问我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除非你就不是人,或者是植物人,没有感觉系统了。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有,那么这个时候,课题已经不再是研究基本面了,是能不能对自己的认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或者就是说保持理性。这个场景发生之后,我始终能保持对自己的判断,对一切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这就是理性,理性不是悬空的,理性保持之难,难在哪?难在是你遭遇的那些特定的场景,跟你的基于合理逻辑得出的结论和预期不同的场景,在那个场景下,动物就会自我怀疑,理性就是在自我怀疑的过程中再次尊重客观逻辑、常识,重新审视自己,得出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判断,我没错。就像温先生说,我没有错。

 

我在北京认识一些教授,这些教授,他就平时看看,他啥都知道,一旦股价下跌,他马上就提出一套理论,这套理论表面上也是一大套内在逻辑,但实际上那个时候他的心乱掉了,他已经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客观企业的认识,既不能客观地评价客观企业,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平静状态下对客观企业的认识,这就是人性博弈没过关,这就是理性丧失了。在理性丧失以后,他就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就是我说的,投资表面上是认知博弈,但本质上是人性博弈。因为你的认知跟物理学家不一样,跟化学家工程师不一样,投资人和自然科学家不一样,牛顿不能够在资本上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也解释一下。物理学家、化学家说,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他就有这么个判断,他说社会上有一个说法说,两个铁球不同时落地,有一个物理学家伽利略,他说两个铁球同时落地。那么这个认知产生以后,到底对不对?伽利略站在了斜塔上把两个铁球同时扔下,最后马上就看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所有的物理学家、工程师所做出的判断和看法,马上就能试验,马上就能通过试验进行证实和证伪。如果是对的,试验就可以证明。试验结果出来,证明是错的,马上就得出正确与否的结论来了。所以这是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们的特点,他们的观点很快就被现实的试验所证实。

 

但是,投资人实际上是个未来学家,他说股票低估,未来会上涨,所有的投资决策都是关乎未来的一个预测,是对未来向何处去的一个提前的判断和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当你说某一个股票未来会上涨的判断提出之后,眼下是没有客观证据可以证明的,因为未来在当下还没有发生,这也是资本市场骗子多的原因,就没有办法证实,也更没有办法证伪。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关于未来的判断对不对就没有现实证据,而且现实中甚至有这种情况,你认为要上涨,却马上下跌了。于是在没有现实证据的情况下,你就必须内心始终坚定的相信真理,相信常识,相信逻辑。可是在没有现实证据未来没有发生,等待未来发生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场景,会使你自我怀疑,因为你是个动物。于是整个投资就是要克服这种自我怀疑,在未来没有现实化之前,就始终坚持逻辑,坚持常识,坚持客观的观点,坚持用客观的观点对自己所做出的判断,对错与否进行自我评价。投资者的观点对与不对,在未来结果没有出现之前只能是自我评价,不能让别人来评价,尤其不能让股价来评价,更不能让流行观点来评价。你只有自己跟自己进行审判,自己问自己,我错了吗?我如果错了,为什么错了呢?你就得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观点。

 

所以,投资者其实是唯心论者。未来没有发生,你只有拿内心中的原则、常识、公理来评价自己的判断和行为,而这个评价过程不能让渡给别人,有很多人说,难道股价下跌还没有证明你是错的,难道你买的股票一直不涨,人家买的股票就涨了5倍了,你还不是错误的吗?我就说,这不是错误,股价不能作为我正确与否的判断依据,你们流行的观点也不能作为判断依据,只有我内心的公理、内心的理性来客观地自我审判,所以投资者在没有兑现之前是自我审判,自我裁定的。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说的财富是源于心灵的。

 

最后我说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历史上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格雷厄姆以低股的价格买入不增长的公司,这个时候格雷厄姆的投资模式的财富来源是来自于别人的非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格雷厄姆的财富是凭借自己的理性赚了非理性人的钱,当然格雷姆挣的钱也是帮助了非理性者,他买了以后股价就下跌了,非理性不至于再扩大了,所以格雷厄姆没有挣企业的钱完全是正确的,用理性的心灵赚了非理性心灵的钱。

 

接着,就是芒格提出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这个时候财富是来自于企业的,来自于客观标的物的,相对来说是偏客观一些的。

 

还有一种模式就是我现在追求的模式,我现在追求什么模式呢?通过零零散散的投资时间和时间的酿造,时间的累积,我就形成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的长公司,并阶段性持有。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的成长性公司,这里面就包含这一部分财富来自于自己的理性,赚了市场非理性的钱,另一部分来自于客观成长。

 

第三个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是把格雷厄姆和芒格都给囊括了。当然,这就有点自我吹嘘了,但是我认为学术理论上是这样的,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你看那个茅台不就是吗?茅台100块钱的时候涨到1000多,2000多块钱,茅台的净利润增长了两倍,股价增长了多少倍了?几十倍。所以茅台那个案例就是典型的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把财富建立在物的层面上,企业成长又建立在心的层面上,这样的话就结束了。格雷厄姆就捡烟头,啥东西都不管,没有成长,关键只要是烟头就行了。芒格就是烟头不行,我要找伟大的成长公司。当然芒格说我可以不低估,这是他的模式。第三种模式就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那不更好吗?因为没人提出来,其实提出来,这个也很简单,但是我把它提出来。我提出来与格雷厄姆和芒格不同的第三条路,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茅台就是,实际上今天的金融蓝筹也是。

 

这就是我今天在苏州和大家分享的。窗外的雨已经快要停了。我在下周5月29日到成都去,将到成都去跟西南地区的投资人见面交流,继续我的流串演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