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902-1):凌通盛泰否极泰出资人大会问答1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2-06-22

点击收听:董宝珍电台(902-1):凌通盛泰否极泰出资人大会问答1(2022.05.28)

提问:我们知道低估修复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时间是这种低估修复模式的敌人,因为购买标的时可能是真的低估,但时间拉太长的话,标的可能基本面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就变得不再低估了。我想问现在银行业是不是出现了这种情况?董老师你们团队是从2018年开始买入,到现在几乎接近5年的时间了,虽然通过演讲的数据已经能确定银行业无疑已经走出泥潭了,但是目前来看银行仍然没有修复,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大众普遍的担忧,尤其是进入2022年,中国的疫情又再次出现这种波动,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再次出现一些瘫痪,银行业会不会刚走出泥潭又迅速跌入泥潭?

董宝珍:银行业发生资产质量危机是一种规律性危机,即不良资产积累,爆发,处理,然后出清,存在内在的节奏,这个节奏就像怀孕一样,是有节奏的,而且这个节奏有一个相对刚性的时间,所以我主观上认为“银行业刚刚走出泥潭又陷入”在逻辑上是似乎就如同一个刚生完孩子的人在两三个月内再生一个孩子,颠覆了经济规律和银行的业务特征。

第二,这一轮不良资产已经计提2万多亿美元,相当于印度一年的GDP3万亿美元),这个体量下,它源于一种重化工的经济模式,依托房地产,依托高耗能高污染,因为这种经济模式不能再推动中国发展,所以必须抛弃这种经济模式,转型升级的过程,我个人认为这一过程已经积累了20年左右。在处理的过程中,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用了七八年。

疫情只是个事件,2020年GDP下降了6%-7%,但在同时间不良却没有上升,所以我认为状态波动不会影响不良。只有结构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引发的大规模产业破产和产业链断裂,才能制造不良。当产业本身是不需要淘汰,状态性波动是不会大规模增加不良的。

为了2015年去杠杆、调结构、去产能,中央财政补贴全国的地方2,000亿人民币用于转岗,力度是相当大的,所以这个时候它形成的不良都是十几万亿的,而今天疫情形成的不良,跟当时结构性调整是有量级的差别的。 

第三,关于低估长期化,常常被解释为是“价值陷阱”,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没什么逻辑,至少在银行业始终不进行估值修复并且低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全行业的资产质量指标好转,全行业的净利润数据好转,全行业的全面复苏,这就完全消除了所谓价值陷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