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370):银行坏账与怀孕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9-08-03

欢迎收听董宝珍电台本期节目:【董宝珍电台(370):银行坏账与怀孕】点击左边标题链接即可收听。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和蜻蜓FM收听节目。

    各位投资人大家好,今天我要谈一个话题,银行和怀孕。银行和怀孕有什么逻辑关系吗?没有。但是银行的经营与怀孕,它内在的基本逻辑有类似性。此话怎讲?我们先从一个问题开始,我的助手收到了一个投资人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今年的前半年,中国GDP增速创20年的新低,只有6.2%。在如此明显的经济形势下滑的面前,为什么要看好银行呢?银行是万业之母,万业现在增速不如以前了,资产质量一下降,那不是要遇到麻烦了吗?看好银行逻辑上说不通,虽然说它市盈率很低,但它的产业基本面下滑不就问题更大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认识到大家在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这样思考问题的时候,可能并不了解银行业的基本业务模式特征,以及不了解银行业的基本的资产质量变化特点,怎么理解这两个不了解。

    我们来看,GDP增速不行了,经济形势有所下滑,所以银行就不行了,资产质量就下降了。这里面包含着错误的线性思维方式,把银行的资产质量,包括银行的经营状况与当下的基本面经济状况做了一个同步的反应,就说当下基本面不行了,马上银行就不行了,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因为银行的经营周期与实体经济的波动周期首先是不同步的,其次具有逆周期、相反的特点。在实体经济高涨,红火热闹的时候,金融监管政策和银行的投资经营策略是紧缩,减少贷款,给经济降温,这样才能实体和金融双向良性互动持续发展下去。反之当经济衰退了,经济有一些问题的时候,银行将会逆周期扩张,增加市场和经济体的流动性,增加经济体中的货币投放量,通过金融宽松刺激实体经济,这是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二者是逆周期相反的关系。



     银行适当收缩,实体衰退,银行适当扩张。彼此的关系绝不是立马就兑现,就像照镜子,镜子中的我就是当时的我,不是的,它有时间差。在这一点上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美国2008金融危机发生时候的QE政策,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推出于08年,09年10年加速,直到2013、14,这几年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国经济企稳,然后我们就听到一个经济名词,就是刻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体现出完全的与实体经济相反,实体越困难,08年那种大的历史性困难,美国大规模宽松,给困难的实体经济注入巨额的资金,大概是投放了几万亿美元。

    当实体经济好起来的时候,就要退出量化宽松。在量化宽松政策中,我们看到的是清晰的逆周期调控特点,金融周期银行周期与实体周期的关系不是同步的,是相反、相逆的。用原理来看,今日的中国经济下滑,实际上应该是宏观上的金融货币政策的宽松。换句话说金融扩张周期开始了,为什么要扩张?因为实体萎缩了,金融再不扩张,实体金融双萎缩就形成反馈式萎缩了。而事实上你看一下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已经从15%降到10%几了,这意思就是说中央政府调控,实体经济困难,银行你们不要把贷款存到我中央银行了,我给你们降低准备金比例,你们都投到实体上,这些政策就导致银行可投可借贷资金增加,它就增加银行金融系统的资金,货币量就充裕,所以同业拆借利率就降下来了,同业拆借利率降下来,银行的息差回升了,同时企业得到贷款在量上面就充足了,而且息差也不会增得太快。

    这就是真实的现实,所以我们投资人的逻辑是现在GDP增速降到6.2%了,所以银行不行了。这个就是我说的并不是很理解银行产业的周期波动特点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特点的不同步性和相逆性。

   另外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为什么?投资人还提到,如果经济宏观经济出问题了,衰退了,从七点几降到6.2,企业经营就困难了,资产质量不就恶化了吗?这里面就是我的观点,银行的经营与怀孕还很类似了。大家知道一个人活在天地间,它要有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说句白话输入就是吃饭,输出就是上厕所。

    任何人都知道。一个人他的吃饭和上厕所的周期不会超过24小时,也就是说一个人今天摄入了足够多的食物,那么在24小时之内,他必须把一些排泄物排出体外,否则他就不正常了,所以在这里我要讲的是一个排泄周期的时长不会超过24小时。讲排泄周期的意思是什么?实体经济不行了,从实体经济不行,到最后生成坏账,是不是就跟排泄周期一样呢, 24小时内,经济一不行,24小时不良资产就恶化了?不是这么快速的。排泄周期,24小时;坏账周期有多长,一般是以十年计的。

    是以一个年代十年为一个周期才能生成坏账周期,这个坏账周期非常类似于怀孕,你怀孕从怀上小孩到最终把孩子生出来,是十个月,它就比较长了。银行坏账从经济出现问题到生成坏账,它是需要几年的时间。坏账与经济状态也不同步。也是有明显的迟滞。以这一轮始于2013年的这一轮,中国银行业的坏账高增长,我们追问13年以来的坏账高增长,他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是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搞了一个4万亿的刺激政策,所谓的大水漫灌,最后就把这4万亿投向实体,有的就形成一种无效的投入,就形成坏账了,所以始于2013年的坏账提升,它的原因是08年4万亿,迟滞到第五年坏账才出来,有五年的时间周期,就像生一个小孩十个月的怀孕周期,孕育的周期特别长。

    按照这个逻辑,现在我们的经济不行了,我们进行了逆向的金融宽松,如果最终金融宽松也没有有效的抑制住,经济衰退了,他就有坏账,是五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展现出来,为什么这么漫长?道理很简单,假如你是一个银行,你把钱借给了A公司,A公司正常的经营,经济波动的时候它收入增速降低了,它毛利率也降低了,但是他有利润哪,他只要有利润他都能还得起银行,即使他没有利润了,今年没亏损,也没盈利,保本,它还有现金流,只要他有现金流,它就能给银行还债,金融最根本的问题是流动性,只要这个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哪怕他不盈利,他都有能力给银行还债,最后企业亏损了,亏损到一定程度,它就比较困难了,连现金流也没了,现金流量也变成负的,这个时候它才出现了不良,它才出现了逾期,贷款逾期了,计入不良。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坏账的生成与经济增速下降之间关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收入减少,现金流减少,再到亏损,再到现金流都没有了,这没有几年根本实现不了,所以它也不是同步的。所以不存在当下就立马见效,不是那样的。

    我还要跟大家讲,在投资人提出GDP增速降下来了,所以银行资产质量会恶化,这也是错的。你看我把投资人提的问题,一口气给说了好几个错误。但是我并不是诬陷投资人,我是有道理的,道理在哪?咱们往下谈。

    一个经济体大量的出现坏账,它是主要由经济体的GDP增速决定的,还是由经济结构调整决定的。假设说一个经济体的GDP的增速变化是坏账多少的指标,那你要按这个逻辑,美国的坏账率要远高于中国,美国GDP增速百分之二三,有时候是一,中国增速是六七,美国GDP增速有时候从三降到二,这种美国从3降到2的时候,如果说GDP增速的变化是坏账多少的关键影响变量,美国银行业的坏账要明显的大于中国,因为从三降到二,它的降幅远大于从七降到六,很显然美国没有出现GDP增速变化的过程中,资产质量大幅恶化,同样中国也不会在GDP增速变化的时候,资产质量大幅下降,资产质量大幅下降,主要不受经营状态的影响,主要是受结构性产业升级的强烈影响。

    什么意思?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最差的时候是2015年,那一年逾期贷款的比例大幅提升,到2015年之后,逾期贷款就不再上升了。为什么2015年的逾期贷款最多呢?15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一些钢铁煤炭过剩产能被清理掉了,清理掉就是一种结构变革,原来这企业还能练个小钢厂,小水泥小煤矿,现在结构性改革,因为产能过剩必须有一部分退出,进行结构性升级,一部分一刀给切下去,这企业没了,关门大吉了,关门大吉他根本就不可能还债了,他就不能在这个市场上存续了,不能在市场正常经营了,这种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导致的结构性变化,相当一部分企业根本就退出市场,没了,玩完了,关门大吉了。

    这个企业的负债就归零了,就是绝对收不回来了。所以真正的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坏账大幅增长是一种结构性变化。大家知道中国2000年前后,四大国有行的坏账率达到了30%,大家可能不敢相信是真的30%破产得破产三遍。那次30%的国有银行的坏账率是为什么?国有企业大改革当时出现了下岗,你看很多国营企业没了,国营企业没了,转制,很多企业转制没成功,所以大量的国有企业退出了市场的过程中,这些退出了市场的国有企业所承担的负债就一定是没有办法还债了,银行就必须变成全额的坏账。

    这种国有企业退出是一种所有制结构变革,我们说15年前后的钢铁煤炭结构性变革,那是产业结构变革,是产业结构升级,2000年前后国有企业大退出导致的中国国有银行的坏账率飙升,是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只有结构性变革才是大规模的坏账产生。绝不是状态变化,去年我们公司盈利一个亿,今年我们公司盈利3000万,好像我们盈利衰退了70%,但是我盈利衰退70%,绝对不会还不起账,我只是挣的钱少了。为什么挣到钱少了?GDP增速降了,行业困难一些了,但是我有3000万的利润在那放着,我有更多的现金流在那放着,还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状态性变化不影响资产质量,不强烈的影响。

    最强烈的影响是结构性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自然升级,包括所有制结构的升级变化,这个时候坏账才大幅升高。谈到这,大家要知道,一个投资者要理解得深,要看得深远,看到那种现象背后的本质。看到一种变化,看到它基础的业务模式特征的本质,不能停留在现象,有时候大家的说法似是而非,都特别表面特别浅。我就想起当年茅台博弈,最流行的观点是官员退出,官员花的是公款哪,公款不是他的,他不心疼就买茅台,现在老百姓花的是自己的钱,自己的钱就得心疼,就得精打细算,不可能老百姓自己拿自己的钱再用一千块钱买茅台了。

    当时就流行这个观点,全国人民都信了。这个问题是非常肤浅的,但是这个肤浅的观点他貌似还很有道理。表面上看还挺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似是而非的,非常肤浅,因为什么?向往美好生活,吃得好喝得好,住得好,它是一种人性的本能需要。每天让你喝二锅头,和每天让你喝茅台酒,你自由选择无条件自由选择,你不可能选上二锅头,对吧?但是现在就说你是个穷人,你没办法你就得喝二锅头,当大家生活水平高了,频繁出国一次出国花几万的时候,一千块钱的茅台酒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这个时候回想起当时茅台博弈流行的看空茅台的观点,那都是很长非常浅的,非常表面。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普遍规律,就是每一次资本市场上产生一个严重的错误定价,那个错误的观念它并不复杂,认清错误的流行观点的难度没有一点难度,没有什么难度,说人们不喝茅台酒那叫什么话,谁能想象得到?当时有全国人民都信了,全国投资人几乎都接受了,您看他多浅多没有深度,但是就是能流行,你说今天经济一不行了,银行坏账就上涨了,这个貌似很有道理,但是你掰开揉碎一看,银行资产质量它跟当下的经济状态不同步,尤其是短期的经济波动不影响企业还债,只有结构性重大变革才会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深层次的东西,非常深刻地理解业务模式特点,这样你就能不人云亦云了,我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