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482):再论疫情防控利多银行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3-03

欢迎收听董宝珍电台,点击董宝珍电台(482)即可收听。

各位投资者: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继续交流22号下午与部分投资者交流时提出的《疫情防控利多银行业》,目前市场普遍都在恐慌、悲观,认为疫情打击了银行的资产质量,打击了息差,所以银行是受损方,我22号下午与部分投资者交流时提出银行是受益方的观点。今天我接着谈各种情况证明疫情有利于银行的经营的有利证据。

疫情到今天,金融政策急速宽松,原来叫稳健的货币政策,现在该改成稳健但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强调扩总量、逆周期,金融政策巨变。由于在疫情期间市场预期特别混乱,银监会、人民银行多次举办新闻发布会,阐述了很多金融政策,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深刻的变化。

官方所发布的政策揭示一个事实,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的核心手段就是金融宽松。几个明显的政策:

第一,政治局明确强调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政策一定要提前跑在困难前面,一定要快。

第二,国务院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同时对于因为疫情遇到困难的企业延期还本付息。

第三,在国务院要求作出之后,银监会作为直接操作方,补充的政策是:

银监会的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公开表示,对于受疫情影响本金和利息延期还款的企业,银行在客户分类上不作调整,在贷款分类上也不做调整,征信记录也保持不变。在6月30号之后,如果疫情过去了,一切正常仍旧还不了钱,按照正常的经营认定为不良。

资本市场认为这一次疫情发生之后,不良率最乐观的估计是提升0.5个百分点。现在银监会宣布:6月30号之前不就疫情引发的资产质量进行认定,银监会给了的理由是,金融企业一定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风险认定原则。什么叫实质重于形式?如果一个企业2月20号应该还本付息,但是到5月也没还回来,在形式上,就应该把它认定为不良,因为他逾期了,而且逾期了三个月,中国银监会规定,逾期了三个月必须记入不良。这一次银监会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不良认定原则,要求银行在判定风险时,按照实质性风险原则来判断,对于受疫情影响本金和利息延期付款的企业,银行不调整它的贷款的性质,比如西贝、全聚德、外婆家突然因为疫情失去流动性还不借款了,在形式上满足不良认定条件,但是本质上这些企业一旦疫情消除,自然就有现金流,消失的还款能力又还回来了。银监会要求按照实质性风险原则认定不良,是最符合银行业经营的正确原则。在这个原则下,6月30号之前,个人信用卡、个人贷款、企业贷款,中小微企业不因为延期把它设定成不良,疫情过去后还没有还上款,在大部分都能正常营业后有现金了,个别企业还没有还款能力,那这属于经营失败了,倒是才认定为不良。 对这里经营失败企业,银监会强调,必须对已经经营失败的企业限制向它贷款,疫情前它已经没办法活了,必须停下贷款。

按照实质性风险原则来判断不良政策既合理又客观,也完全消除了疫情发生之后,中国不良率快速提升的可能性。

资本市场还流行一个错误认知,认为疫情导致宽松的政策,同时会压银行的贷款利率,导致银行息差下降,收入萎缩。2月27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宣布:“将继续引导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降。”在2月3号之后,中央银行大规模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导致银行间市场7天同业拆借利率降到2.2%,1月23号的利率接近2.8%,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是银行获得经营资本的重要资金来源地,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1/3的资金来源是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7天的下跌了接近60个Bp,强有力地改善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这就是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降的含义,几天前银行表示要择机调整储蓄存款利率,这也将强有力地改善银行的筹资成本。

引导全社会的市场利率下行,其实是拨乱反正回归正常,因为单方面压低银行的贷款利率,客观上压不下来,没有存款利率和银行融资成本的下降,贷款利率就不可能长期性下降。如果违反市场规律,不降低存款利率,主观的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单方面压贷款利率,会导致系统危机。央行文件在疫情后公开表示:“银行没有足够多的息差,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受到损害,直接伤害了银行的放贷能力。银行没有足够多的利润,没有办法处理不良,也没有办法用足够多的利润补充自己的资本金,资本金不足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能力,这样就伤害了实体经济,所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办法,不是单方面把银行的息差压没了,那样实体经济也完蛋。”

让银行保持足够的息差,一方面能抵补不良资产导致的减值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不断的靠盈利补充资本金。如果有1块钱的资本金,能放6、7块钱的贷款,所以在资本金增加1块钱的时候,其实可放贷能力放大了7倍,因此必须想办法补充银行资本金。银行自有盈利是最重要的资本金来源。在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同时降的时候,银行息差可以维持不变甚至增加。到今天,其实监管层已经用最明确的政策、最清晰的语言讲清楚:单方面压低贷款利率不是办法,银行业息差将会维持稳定。

到2月26日中国仅仅是为疫情就增加了9500亿贷款,9500亿贷款不是一季度增加,只是因为疫情增加的抗疫情贷款,这引出一个问题,在防疫的过程中,全社会的信贷总量要大幅增加,到6月30号应该的增加几万亿,这个增量只是因为疫情,如果没有这个疫情他就不增加。大规模增加贷款有利于银行的经营。

我22号下午与部分投资者交流时提出的《疫情防控利多银行业》,是在2月15号就形成了观点,我的核心观点是疫情发生的本质是一个金融问题。由于疫情导致现金流终止,商业活动终止,大家都在家里头没有办法进行商业消费,就导致大量的企业没有现金流,于是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金融体系给它输入现金流,所以疫情表面上是疫情,实际上本质是个金融问题,是靠金融企业补充流动性。实体企业因为消费停止丢失了现金流,只要现金流补助,他就没有风险。这个观点完全被现在的事实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