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536):“答客户”——把盈利规模大视为利空是非理性的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6-12

董宝珍电台(536):“答客户”——把盈利规模大视为利空是非理性的


摘要:


1.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社会经济的比例较多,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必然。

2.要学会这样看问题,就是说在现象上的差异往往是背景的差异,先看背景。

再看现象,单独拿现象上的差异,不看背景,得不出客观结论,而且一定会被误导。

3.不能拿中国的银行和美国的银行比,因为美国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占的

权重不太高。

4.美国的金融体系是靠券商支撑的,靠投资银行支撑的,中国就纯粹银行支撑的。

5.增加银行利润和国家产业升级,我认为是相得益彰的,是两个都是互相促进的。

6.为了让不良不成其为问题,必须保证银行的合理的利润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增长。7.资本市场从始到终关键的核心是人性博弈。




现在我手上拿着一份凌通盛泰客户所发来的问题如下:


第一,增加银行利润不利于国家产业升级,银行利润太多,所以政府会想办法限制银行利润,不利于银行。增加银行利润不利于国家产业升级,银行利润太多,所以政府会想办法限制银行利润,不利于银行。


第二,是一张图片,这个图片列举了2020年一季度中美企业净利润比较:



有一个中国人叫乔木生活在美国,乔木原来是一个大学教授,在国内时主张激进的社会变革,他2017年离开中国侨居美国后,观念变了,他认为国内的那些问题,是由于发展阶段导致的,发达国家没有中国这样的问题,那是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度过了中国所在的发展阶段,在人均 GDP几千美元或者1万美元的时候,社会经济体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属于发展阶段不可能避免。当你发展到人均2万美元的时候,它自然就消失。人为主观的想要消除,纯粹是主观主义、不客观。


在社会领域在经济领域都是这样,每一个经济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跟另一个经济体不一样,比如中国的企业中银行是最盈利的,在美国企业中科技企业是最盈利的,科技企业是盈利大户,是一种先进的表现。于是我们能不能主观的说中国必须是科技企业盈利最多才是对的?不行,因为你发展阶段还是工业制造业,你的科技不是非常强大的,这是发展阶段所必然。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社会经济的比例较多,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必然。因为在当前人均GDP 1万美元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制造业,是生产加工企业,不是服务业,也不是科技。你没有到达科技为支柱产业的时代,是制造业是劳务密集型,是资金密集型,这个产业模式和产业结构下,客观上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源,需要大量的货币支撑。英特尔是做芯片的,中国的联想组装电脑,因特尔向联想发货,联想先打预付款,因特尔那边收到预付款给你生产。联想的利润率很低,它必须大规模生产,在极低毛利率下,靠量来获得一定的利润,这个量的生产就是大规模的厂房设备投资,大规模采购、大规模组装,这样的产业模式就依赖于大规模的金融投放,但是英特尔相对就不需要,微软更不需要,这个特点是经济结构差异,经济结构差异又是社会发展阶段差异的必然表现,是客观差异。


不能拿着中美的数据硬比,要学会这样看问题,就是说在现象上的差异往往是背景的差异,先看背景再看现象,单独拿现象上的差异,不看背景,得不出客观结论,而且一定会被误导。


回到背景上就要比较产业模式,中国是制造业重化工、制造业就是需要大量的货币资金,中国需要一个过程,一步一步地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不可能主观化,所以看不到背景就看现象是不对的。


接着我们再论述,我拿到这个图片我第一眼就知道这个是以偏概全的,我就让我的助手统计了2019年中美企业净利润对比:





比较的结果是你要用2020年一季度的数据看,几乎在美国那些金融企业根本就上不了榜,但是你要用19年底的数据看美国的金融企业:伯克希尔,花旗银行也在榜单里,为什么?就是19年没有疫情,美国股市没崩溃,而到了2020年一季度,美国股市突然断崖式的崩塌了,在崩塌之后很多老牌的金融企业因为股市它的利润减少了,所以2020年一季度美国企业中大量的原来的盈利大户,很多金融企业就上不了榜,所以美国2020年的一季度大量是科技企业,几乎没有金融企业,这个是瞬间的假象,不是真实的,在美国正常的年份下,美国金融企业也是它排行榜前10名中的,也能占到1/3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数据它切了一个小段儿,它不是整体性的,不客观。


从金融企业占 GDP总量的比例来说的话,其实中国和美国差不多,把美国的券商、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银行合在一起,然后再把中国的银行、保险、券商合在一起比较,他们这两个国家的金融企业的合计利润好像是美国还高于中国,因为美国的金融体系它不依赖于银行,它主要依赖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美国最强大的金融企业是投资银行,信贷银行在美国那个体系中,它不像中国这种绝对老大,所以你不能拿中国的银行和美国的银行比,因为美国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占的权重不太高,大概几年前的数据是1/3,而中国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占的权重是80%左右,你这么比你就是错的。你应该怎么比?你把美国银行和美国保险公司,美国证券公司也叫投资银行的净利润加起来,然后我也是这么加起来一比较,你会发现美国银行的总的金融业的利润还是高于中国的。


当然你用另一个角度来计算,金融业净利润占GDP总量的比重,中国是略高于美国的,高的不多略高一点,但是大体上他没有差别不大,所以这又是我要跟大家说的,你要分析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你比较一个问题,我刚才说了它美国一季度的数据,因为美国股市崩塌式下跌它就有假象。


第二个就是你看它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产业,你还要看它的金融体系的差异,我记得我在董宝珍电台里讲过,美国的金融体系是靠券商支撑的,靠投资银行支撑的,中国就纯粹银行支撑的,它两个金融体系的差别也必须考虑进去,很显然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差异,都不知道美国金融体系是不以银行为主,中国是绝对银行为主,对差异的忽视和不知晓,导致他就简单的比较一定是错的,所以搞投资研究。


李录先生新书上,他说搞投资研究必须是信息是真实的。第二,信息必须是全面的,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只发利多,也不能只发利空,真实加全面。但我还想补充一句,信息要尽量的贴近本质,不要大量的信息都是描述表象,那种描述表象的东西不能太多,要是深入到表象数据背后的本质性的东西上来,所谓本质就是不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异,不比较中美两个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必定是错误的,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凌通盛泰客户提问中:“提问提到增加银行利润,不利于国家产业升级”为什么不利于产业升级?证据是什么?把证据串起来的逻辑是什么?


产业升级是国家进步的必需,现在如果增加银行利润不利于产业升级,那就得减少银行利益,因为产业升级是中国最大的利益,与产业升级相比,银行利润是可以压下去的,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增加银行利润不利于国家产业升级吗?这个观点太重要了,论述不清楚,芒格说过一句话说资本市场存在着太多的魔法师,他们把很多不存在的东西放到你眼前,增加银行利率与国家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不是矛盾的呢?


增加银行利润和国家产业升级,我认为是相得益彰的,是两个都是互相促进的。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在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情况下,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金资源从哪来?从银行来!银行会支持产业升级,把银行和产业升级放在一个矛盾和对立的视角上不对。6年前市场认为茅台净利润太高,尤其是茅台毛利率太高,不利于国家发展,不仅茅台毛利率过高不利于国家发展,而且茅台利润率过高不利于社会风气,茅台利润率和利润过高,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茅台毛利率过高,推动了腐败,这种话太多了,多如牛毛,我实在是太熟悉这种句式了。


我说不是事实,我的证据在哪?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方面高声疾呼银行让利实体经济,那就是要求让利,压低一下贷款利率,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但是与此同时中国金融监管需要大规模宽松,在6月初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小银行提供0利息贷款,因为他发现中小银行实在是筹集资金的成本过高,给了4000亿零利息贷款。


中国政府把银行作为老大,要求老大帮老二,但是老大、老二都是中国的亲儿女,他怎么可能限制银行利润呢?这个观点完全是想象,真的是想象,我们必须尊重芒格的智慧。芒格说金融市场有很多魔法师,他会把不存在的问题摆在你眼前,这些观点都是这种性质的,根本就没有内在逻辑,银行业利润太多,所以政府想办法限制银行,我有限的智力和智慧所看到的事实是中国政府是希望银行要稳定,同时要向市场、社会输入大量的信贷。保证银行的利润率就是使银行有对不良资产和坏账的化解和抵补能力。从化解和抵补不良资产的角度上讲,银行不能不拥有足够多的利润,银行的信贷规模增长的同时不良也在增长,于是化解不良的能力就在决定银行的利润水平、收入水平和利润水平。为了让不良不成其为问题,必须保证银行的合理的利润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增长。


这是最常识性的逻辑,就是银行和实体必须是相得益彰,左右手互相帮助,根本不存在着贬损一方支持一方,产生这种观点其实就是资本市场上跟6年前说的老百姓不喝茅台一个性质。

说到这我再讲讲行为金融学,只要股价上涨,你不是利好也不行。


最近地摊概念股猛涨,好些股票都涨了30%了,相关上市公司发公告说,我们公司跟地摊经济一毛钱关系没有,我们公司没有摆地摊,不可能受到地摊经济的受益,这是很多上市公司股票涨30%以后,公司发的公告,跟地摊经济没有关系,但不行市场说不行,说你有地摊经济,这就是市场先生,上涨了以后你必须有力多,没有也不行,上市公司否定了也不可以,必须有,只要股市不涨,股价大跌,你没有利空也是利空,你没有利空没关系,我跟你编利空。


其实刚才我们看提问中说的,银行利润太多,所以政府想办法限制银行利润,这就是臆想出来的。为什么臆想,他下跌了以后人就焦虑,下跌以后草木皆兵。于是银行利润太多成为利空!!实际上利润多应该是有价值的表现,盈利能力强,现在盈利能力强,盈利规模大成为利空,被解读为利空,为什么?因为股价不涨人精神焦虑后会产生臆想出来的草木皆兵!想想6年前茅台就因为利润率过高,利润过多被被视为看坏理由,看坏的理由的一个理由就是你挣的钱太多了,就是一种错误。这明显的是不正确的。


我就说这么多,它实际上资本市场从始到终关键的核心是人性博弈,股价老不涨,而且还下跌,别的股票天天涨。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不可避免的猜测,不涨的一定有风险,一定有潜在的风险,到底这潜在是什么呢?它就会产生很多臆想,臆想互相传播开来,就是众口铄金。于是芒格就说了,这是魔法师把不无中生有的事情硬给你生造出来的,实际根本不是这样的,我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