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275《孟子》:《梁惠王下》第8章2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1-10-23

凌通国学院21-275《孟子》:《梁惠王下》第82

“独夫民贼”的讲法也是中华文化的罕见的灵活性。臣杀君或子杀父母才叫作弑,弑本身含有叛逆性、非法性、反天理人道性。但汤武革命业已发生并取得了胜利,“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是斯大林对毛泽东说过的话,不知是不是俄罗斯的成语。孟夫子辩说,是夏桀与商纣非仁非义在前,非仁非义的君王不算君王,而算独夫。独夫也者,光杆一个,不但从道义上而且从语义上被开除了“王籍”“君籍”“人籍”“民籍”。谁开除的,怎么个开除法,语焉不详。这就遗留了无穷的祸端:如果一部分人说他们的君王违背、践踏了仁义,另一部分人说这些为难君王的人才是犯上作乱、制造麻烦呢?如果是阴谋家取胜以后给败亡者硬扣帽子呢?如果是少数人先弑了君王,再罗织君王的罪行呢?

扣帽子的重要性于兹看出:扣帽子就是命名,命名就是定性,命名与定性一变,在另一种命名与定性下不合适的处理立马变成了合理而且必须的了。

其实你不能保证所有的君王分分秒秒不违背仁义。就连孔子对他最喜爱的学生颜回的评价也是“三月不违仁”,并没有说颜回从来百分之百符合仁德。而其他的学生不过是一时不违仁。以贼仁贼义为理由剥夺一个君王的身份,冠上独夫的帽子,恐怕未必能完全服人。

有这样一个孟氏的贼仁贼义即自动失去君王资格,并自动戴上独夫帽子的理论,应该说也有一些好处。它出现于历史,对于那些卑劣糊涂但尚非罪大恶极的君王来说,有某种警诫作用。

古代中华文化对于权力的法理监督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进行足够的探讨与实践,但是它的泛道德论、泛善论,不但起着约束臣民的作用,客观上也起着约束与监督君王、帝王、权力系统的作用,可以说中华历史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对于权力的文化监督与道德监督。与之相关的还有“多行不义必自毙”“民为贵”“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家喻户晓的信念,这些信念在生活中,在历史上、精神上,一直起着有益的作用。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1023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