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340《孟子》:《公孙丑上》第2章36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1-12-27

为什么现在要谈知言呢?因为一开始的时候讲到不动心,告子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然后公孙丑问孟子说,那你认为你超越告子的有什么呢?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以刚刚那一段不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养气了吗?现在要来补充说,“言”是什么?外在的所有的行为,或者你的话,或者你的行为,其实都是发自内心,所以心声才是这边真正的“言”的意思。这是孟子在补充说,知言跟告子有什么差别,一个是内,一个是外,有这个差别。

对于自己的内心所发出的声音,是好是坏、是正是邪、是对是错,了如指掌。对于自己及别人的言行,有没有与内心背离,也清楚明白,这个叫做知言。《道德经》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个“自知者明”是知言,那个“知人者智”也是知言。不能够知自己的言就叫做无明,胡作非为,哪还能够修什么身?如果不能够知別人的言,也无法辮别是非曲直,那哪里还有什么智慧可言?

诐辞、淫辞、邪辞、遁辞,我们一个个来学习:

一、诐辞。

诐,就是偏僻、偏曲。人之言语,都本于心中所想。如果他心里明乎正理而没有私心,那说出的话就平正通达,没什么毛病。如果心里有偏曲之见,或者有意要把某种偏见带给别人,那他就会只说一方面,而把另一方面掩盖起来不说,这就是诐辞,又称险诐之辞,很阴险。

焦循《孟子正义》举了一个险诐之辞的例子——雄鸡断尾。

春秋后期,周景王太子早夭,他立了子猛做继承人,但一边又想立另一个宠爱的庶子子朝。正犹豫中,一个跟子朝的幕宾来见他。

幕宾汇报说:“刚才我在城郊看见一只公鸡,自己把自己的尾巴啄断了,我就问怎么回事。仆役回答说:‘它怕自己被拿去做祭祀牺牲品,所以先自残。’我就想,这是牲畜的本性,它是怕自己长得太帅,被人供奉到神庙里去,尊为牺牲。但是人就不一样,把外人像牺牲一样尊崇是有问题的,但把自己人像牺牲一样尊崇就没问题。牲畜大概是讨厌被尊为牺牲,但人呢,就是要用自己喜欢的人像牺牲那样尊崇。”

绕这么半天,什么具体事也没说,他就是要给周景王施加一个影响,像电影《盗梦空间》一样,在周景王内心深处、思维底层植入一个想法。

周景王上钩了,下定决心立子朝为太子,开始布置给子猛“剪尾巴”,杀子猛的人。结果还没来得及动手,周景王自己先死掉了,子猛子朝争位,周朝大乱。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1227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