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0-143《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5-26

凌通国学院20-143《论语》:【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胃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察。孔子说:“像水润万物那样潜移默化的谗言和恶语中伤,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控告,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就称得上是明察了。像水润物那样潜移默化的谗言和恶语中伤,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控告,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就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刘宝楠解释说:用人不疑,就是明。《左传》说:“知贤之谓明。”《春秋》:“明者知贤不肖,分明黑白也。”分得清君子小人就是明。古人说“明君”,就是亲贤臣、远小人的君。
做到明察实为不易。《战国策》里有两个故事“三人成虎”“曾参杀人”特别能说明问题:
《战国策·魏策》里记载了庞葱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人说街市有只虎,您信吗?”魏王说:“不信。”“两个人说市里有虎,您信吗?”魏王说:“寡人疑之矣。”“三个人说市里有虎,您信吗?”魏王说:“寡人信之矣。”
庞葱说:“其实街上市上没有虎是很简单的事情,然而有三人反复说就真成有虎了。”他提醒魏王,“我将远在千里之外,诽谤我的人不止三个人,您可得拿定主意。”结果,虽然提醒在前,魏王最终还是信了谗言。
《战国策·秦策》里说:曾参在费城时,有个与曾参同名的族人杀了人。有人给曾子的母亲报告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说:“我的儿子,是绝对不会杀人的。”不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在外面杀人了。”老母亲仍然不予理会,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织着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心里骤然紧张起来,扔掉手中的梭子,端起梯子越墙逃走了。虽然曾参贤德,母亲对他很信任,但有三个人怀疑他,所以慈爱的老母亲也不敢相信他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人性使然,人都有从众的本性,当别人都说一个投资标的不好的时候,而这个投资标的也恰恰股价在下跌,那么你自然会怀疑你的之前的判断,这是人之本性,也就是人的动物性。人只有掌握了理性,克制了动物性,才能明明德,才能彰显智慧。怎么样掌握理性呢?就是你要不断地去调研、去研究,在认知博弈这一关完胜对手,你掌握的信息比对手还多,他就骗不了你了。
曾国藩讲将道。他读了《孙子兵法》,智信仁勇,他绝望了,觉得自己一条也不合格。后来他自己总结出两条,叫“廉”“明”。“廉”,是钱财上清楚,账目公开,士兵们对谁军事水平高搞不清楚,但对银钱都在意,你若清廉不贪,又能经常给大家一点好处,则人人都服气你。“明”是打仗的时候,仔仔细细把每个人的表现看得明,记得清,谁第一个冲上去,谁在旁协助,谁在往后躲,一一看明白记清楚,战斗结束后,及时准确地赏罚,这样大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领导都看得清楚明白,就都全力以赴卖力!曾国藩说,有了“廉”“明”这两条,智信仁勇也可积累得来,没有廉明,智信仁勇也没有基础。
如果人人事事都自己看明了,有“浸润之谮”来,你自然不会听他的,因为谗言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现在你掌握的信息比他还多,他怎么能误导你呢。还有“肤受之愬”,他说他挨了多少枪,流了多少血,情况危急,涕泪俱下,我听得都跟身临其境、切肤之痛一样。但是,我不用听,因为我看见了,他一直往后躲呢!他骗不了我。
当然管的事多了,不可能什么事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强大与否,有多强大的内心就管多大的事,你包容得下的事你才能去关心它,自己是不是一颗诚心待人,是不是“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大家之间有信任、有默契。决定了你能否做到“明”。
20200526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