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央行发布lpR新规会导致贷款利率下降缺乏逻辑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9-08-18


       首先我们看新规导致了什么变化


       第一,把报价银行从10家增加到18家,第2把报价周期从一天增加到30天。第三报价方法,不再依托于法定贷款利率而是MLF利率加点的方式。第四,以后发放的贷款利率,无论多少在利率计价的过程中要变成在lpr基础上加点的方式。
        以上监管部门所做出的调整是一个客观变化,那么从这个客观变化,得出银行贷款利率下降的逻辑依据是什么呢?我找遍互联网上所有认为这一政策将导致银行信贷利率下降的文章中都没有给出信服的逻辑,事实上,所以不能给出信服的逻辑,就是这个新的央行政策跟利率下降不发生必然的逻辑关系。所谓不发生必然的逻辑关系,指的是这个政策发生之后这个银行贷款利率也可能降,也可能不降也可能升,它不是只有一个结果。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报价主体增加,不影响信贷利率,报价周期改变同样也不影响贷款利率。这是基本逻辑所决定的。以后发放的贷款定价方式都是在lpr基础上加点的计价方式,不必然影响利率下跌,而是影响了所发放贷款利率的随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所以整个这个新的政策它的设计的目的以及其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使得,中国信贷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变化的市场化程度增加,变化的灵敏度增加,以后的贷款利率更快的速度与市场资金供需关系联动。
         以后各家银行报价的时候,它基于的基准利率是一个叫做麻辣粉儿的利率MLF。麻辣粉利率,是各家银行向中央银行寻求资金的利率,这个利率也是市场化的,如果缺钱就会付高利息,不缺钱就付低利息,所以整个这一套改革来说,就是基本上取消了法定贷款利率,完全就是基于一个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贷款利率,其整个政策就是强化贷款利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以及它传导的速度更快一些。原来的lpr利率是基于法定贷款利率,法定贷款利率几年也不变一次,所以这个lpr利率也从来不变,从来不变的一个利率放在那儿形同虚设,没有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新的改革政策就使得这个LpR 更灵敏的波动增加它的波动性,以及这个利率波动以后,对所有具体的每一单贷款合同利率的敏感度也要增加,所以以后我们更多的是那种随行就市的利率,不是一次定时几年不变的利率了。就是这个政策的真正意义。


          在这个政策下假如说银行的资金成本下降,流动性充足,那么这个时候,中央银行向银行所提供的麻辣粉利率就会下降,而在麻辣粉利率之上加点所形成的lpr报价利率,同样也就下降了,同时这个lpR利率下降以后那些借款合同的利率也会下降。反过来说,如果资金紧张,整个利率体系就快速的向上,每一个借款者的支付的利息也快速提升,所以整个这一套改革就是使得利率的传导速度越来越快,每一单信贷合同他都强烈的跟当前的资金供需关系捆绑在了一起。


        现在作为lpr报价的基础麻辣粉利率目前是3.3,这个利率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上升了10%。 l pr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变化,好像只变化了一个Bp。这种情况下,到8月20日新的lpr利率形成的过程中,很难说这个利率要向上还是向下很不好说,我们需要到时观察,不管怎么说它都有各种可能都有,有向上的可能,向下的可能也有可能不变,但是你现在按照这个政策直接就基于这个政策得出整个信贷利率下降,在逻辑上我是找不到这个逻辑,我真不知道那些认为铁板钉钉就必然导致整体贷款利率下降的观点,他这个逻辑是什么?也许我这个知识结构不够,我很想寻求共同讨论一下,从这个政策上头得出必然在当下发生利率下这样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这种利率下降有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但是它不是一种逻辑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