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189):从体量政治学看中美矛盾的长期化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8-10-07

各位投资人,大家好!今天是国庆休假期间,好几天我没跟大家做交流了,今天我做一个交流,交流的标题是从《从体量政治学看中美矛盾的长期化》。

体量政治学这个名词,大家都感到很陌生,我可以打赌,没有任何人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名词。为什么大家没有听说过这个体量政治学,原因很简单,因为昨天下午我才发明出来,体量政治学是我董宝珍在精神经济学之后为社会再次贡献的一个理论。与精神经济学的差异在于,体量政治学是政治层面的,精神经济学是经济层面的。

如何来理解这个体量政治学呢?我们先看一下中日关系的发展脉络,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中日有了更深刻的交往,这种交往大概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日关系的蜜月期。我们现在都知道韩剧,但是90后可能就完全不知道日剧了。我自己是70后,我们在八、九十年代看的电视大部分是日本电视剧。日本的电影明星那个状况跟韩剧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90年代之前,中日关系真是亲如一家。但是我们注意到90年代之后,尤其到2000年前后,中日关系就比较淡化了,我们在电视上看不到日剧了,为什么?政治关系不协调、不融洽,直到今天,中日关系又开始小幅反弹。

中日关系过去30年这样一个走向,它是偶然的吗?是不是有一个本质的原因导致了中日关系先亲如一家后开始冷淡,最后又缓和了?这个原因就是我说的体量政治学。我们看中国GDP占日本GDP总量的数据:

资料来源:http://k.sina.com.cn/article_6440448788_17fe1731400100367e.html

1 979年,中国全国人均收入350美元。在1979年到1991年这几年间,中国的经济体量和日本,和美国比微不足道,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的。这个阶段中日关系亲如一家,中美关系也是中美关系史上最好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中苏关系紧张,中美配合对抗苏联的共同需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另一方面经济体量的比值也是非常低的。90年代之后出现了拐点,到2000年之后数据变了,中国GDP总量占日本GDP总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0%。这个时候出现的现象是中国的总经济规模跟日本的总经济规模已经趋于接近了。中日关系就一点一点的冷淡了,一点一点的有摩擦,最后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就是所谓钓鱼岛问题。这个政治层面的冷淡对立是伴随着中日GDP总量日趋接近而发生的,尤其是有几个关键的拐点,那就是中日GDP比值达到0.5比1的时候,这个时候这个关系就极其难处。日本首先停掉了对中国的所谓优惠贷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日本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援助国,向中国提供了2000亿人民币的贷款,包括无偿援助。中日之间的摩擦就越来越多了,多到非常紧张的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中日关系有缓解,或者说中日关系没有进一步恶化。最紧张的时候是几年前,中国派出了渔政船进入到钓鱼岛12海里之内,日本没有采取更加激烈的反制措施,日本在中国的军舰游弋到了钓鱼岛12海里附近的时候,也没有搞什么对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中国经济规模大幅超过了日本!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的时间,中国GDP总量从只占日本的一半,到现在变成了日本的两倍还多,日本占中国的百分之三、四十,双方的强弱易位了。

中日关系的几十年的走向背后潜藏着一个双方经济体量的此消彼长,若两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差距非常之大,那么双方存在着友好的条件就比较多,因为双方不是一个级别没法争斗,那么双方就可以合作,强者还可以给弱者点援助。但是双方的经济体量接近的时候,这个关系最不好处。体量接近以后就会出现位次的变化,一旦触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矛盾。如同一个单位里下夜的和业务骨干不会发生矛盾。但是这个下夜的慢慢发展起来了,跟这个业务骨干快接近的时候,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必然。什么时候这个矛盾就自然消失了呢?两个人的差距再一次拉开了。这种拉开有两种形式,一种就是以中日关系为例,如果日本快速发展,又把中国甩开了,那这个时候中日关系就有可能变得和谐了。第二种拉大差距方式是就是近期中国超过日本,因为中国体量超过日本的两倍还多,那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就不是同一级别的了,所以矛盾就弱了。

我们从中日关系中先跳出来看一下中美关系。从1990年到2017年,中美GDP的对比是什么一个水平呢?1990年中国GDP总量占美国的比例只占美国的6.6%,一直到2000年前后,中国GDP总量占美国的比例才达到了10%以上。然而从2000年开始,中美GDP总量的比例就突飞猛进,到2017年达到了66.9%,66.94是什么性质的数据呢?1995年,日本经济总量占美国的比例达到了71%,从此以后就开始掉头向下。日本是唯一的一个经济总量占到美国的70%以上,中国现在是占到66.9%,马上就要达到日本的那个体量。而日本曾经达到那个水平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所谓的301条款,所谓的广场协议,所谓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手段,使日本的发展停滞了。日本发展停滞美日关系就又和谐了。八九十年代初,在日本的经济占到美国60%以上的时候,美日关系是非常非常紧张的。当然美日关系的紧张永远只能在经济层面,日本在政治和军事上是不独立的。今天中国的GDP总量和美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需要重排座次的阶段了,关系紧张是必然。

前面讲过中日关系持续走坏的拐点是发生在中国经济总量占日本经济总量的50%左右,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达到另一个国家50%,而且这个经济总量小的国家又是追赶型国家,那被追赶者就很紧张,非常焦虑,他就要想办法。所以这个体量政治学里面,有一个区间,一个国家占另一个国家的50%到150%之间,是一个关系调整区间、涉及格局和地位秩序变化的区间,从而容易发生矛盾。中国占美国GDP总量的50%开始到中国占美国GDP总量150%,这个区间是一个重排座次的区间,是一个重新决定谁当老大的区间,所以容易发生冲突,甚至发生对抗。

中美关系的蜜月期是90年代。90年代蜜月期的主要保障是共同对抗苏联。在苏联解体之后,实际上中美没有这样一个共同战略对手了,按理说应该关系紧张。但是我们看到没有恶化,到2010年前都没恶化,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到2010年,中国总经济量占美国的经济总量的40%,它没有到达那个相互之间调整地位的临界点。那么今年或者近期为什么紧张?中国占美国的经济总量的60%了,就进入一个紧张期了。

体量政治学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投资人,为这个社会贡献的思想,我甚至真希望那些政治学者们认真承接我这个思考,把它细化下去。在推敲了很久以后,我认为肯定是对的,如果谁愿意研究,真是有必要研究。我用体量政治学做如下预测:

中美关系发生问题不能避免,同时矛盾将长期化,未来20-30年都会紧张!

理由是在体量政治学这个理论中,双方的体量非常接近的时候,矛盾是集中爆发期,目前中美矛盾,包括各个领域的冲突、对抗是不可避免的,是完全不可避免的,是不能不发生的,是主观上愿不愿意都不能避免的,我多次说过中国可以避免的办法,就是不发展,中国长期落后中美关系就没有矛盾。现在美国跟印度的关系是很和谐,为什么呢?印度占美国GDP总量是个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与美国就没什么纠纷,经济上没纠纷,政治上没纠纷,军事上也没纠纷。但是我有一个预测,如果印度GDP总量占到美国的百分之六、七十,那美印关系也将和中美关系是一样的。这是体量政治学的一个结论。现在中美实际上是由于经济体量进入了一个临界区域,这个区域容易导致格局地位,即谁当老大的调整,所以它就必然发生冲突,你不想让这个冲突出现是不可能的。

美国为啥突然要采取这些行动呢,为什么在90年代不采取呢,苏联都倒闭了,苏联破产以后,中美也没有共同敌人,那时候中美还是很和谐的,一直到2010年也都没有什么矛盾。就是体量差距太大,他没必要跟你搞矛盾。单位的核心业务骨干跟一个下夜的闹什么意见?

第二,中美的矛盾乃至对抗将长期化。大概我觉得得持续二、三十年,为什么?在十年之内,中国经济总量就从只占日本的一半变成日本只占中国的一半都不到。中国快速的把日本超越了,导致不在一个体量了,所以也没那么大矛盾。但是现在情况看来中国完全超越美国的时间要比超越日本的时间要长。未来几十年在中美之间发生矛盾是一种必然中长期化的矛盾,除非中国快速的超越了美国。如果中国不能快速超越美国,双方之间的疙里疙瘩就会长期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贸易战包括中美的矛盾,根本的解决方法是中国继续发展自己。美国要抑制中国发展,中国解决外部矛盾的办法,还是内部下手加快发展。

现在回到这个体量政治学,谈完以后我就谈谈股市,股市你也别怕,比中美贸易战还激烈的冲突可能还在后面。冲突常态化,冲突日常化,就像日本地震是他的日常生活方式,他也不觉得是个事儿。中美冲突将常态化,我们不要一惊一乍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其实中国和美国都是高手,都是伟大的国家,他们之间的斗争和冲突,如果总体都控制在经济范畴,其实对人类也是有好处的。所以股市不用害怕,如果大众害怕的话,那是机会,我就谈这么多吧。

最后我请大家重视体量政治学,我研究中美贸易战实际是个外行,我对政治问题、贸易问题、国际关系问题其实也不是特别懂,但是我结合这些新闻、媒体,我看完以后反复的综合推敲,就提出一个体量政治学,希望这个体量政治学能够解读中美关系,我贡献一个理论思维框架,也祝大家国庆节愉快!


董宝珍


附图2:1990-2017中美日两国GDP对比(美元)

资料来源:http://k.sina.com.cn/article_6440448788_17fe1731400100367e.html?qq-pf-to=pcqq.c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