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连载二)《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二部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2-13

第一章控制风险靠先知,成为先知需集中!

第二节之一:集中专注是正确认知的前提

字数:3763字,编辑:王贤纯

2.集中专注是正确认知的前提

分散投资本身没有主动应对风险,没有深入研究,把未知消除,把已知扩大。一对夫妻需要孩子为自己养老,这需要孩子能健康长大,且要有很强的知识能力挣到钱,还要有孝心愿意孝敬他们。孩子夭折、孩子没有能力、挣不到钱、孩子没有孝心,任何一个条件发生都不行!于是他们采取了分散投资策略,生了10个孩子,10孩子出生后他们认为大功告成,对孩子也不进行健康管理,也不进行能力培养,更不进行孝心教育,他们说这么多孩子总有一个会满足标准。这就是分散投资的本质,回避核心的优生优育。


还有一对夫妻也面临同样课题,他们只生了两个孩子,他们深入对孩子进行健康管理,投入资源培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孝心教育。后者就是集中投资,他们主动应对管理风险,精耕细作。前者不主动管理风险,粗放经营,没有对风险因素进行遏制,而是采取了一种心理幻觉,我孩子多,所以我的风险自动能解决。分散投资的策略因为不主动消除风险,所以是一种不会根本性成功,平庸的策略。


一个资产管理人惯于分散,尤其是大幅度分散,实际上他根本上不具有主动管理风险的能力。广泛的分散导致对自己所投资公司都一知半解,最后成绩一定是很差的。因为他没有主动变未知为已知主动消除风险!


投资是预测企业未来的比赛。投资是关于企业未来的认知博弈。你投资的公司破产了,导致你遭遇了风险和损失,这个风险和损失并不是企业的责任!是你没有在企业破产之前预判到他会破产,是你没有通过研究分析准确地早于别人判断出它会破产。投资人是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因此风险管理主要应该是对投资人的管理和完善,要让投资人的认识能力提高,要让投资人情绪稳定!假设分散投资能够控制风险,前提必须是分散能够提高投资人对企业未来的预判准确度,事实上分散不仅不能提高投资人对企业未来的预判准确度,反而降低投资人对企业未来判断的准确度。


如果你分散投资10家公司,你投资到某一个公司上的研究时间和精力就大幅减少了,在精力投入减少和不足的情况下,所得出来的研究结论在质量上一定是下降的。如果只有两三个公司,你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两三个公司中,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得到了强化,在研究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的质量必定提升的,事实是通过集中投资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


集中有利于提高预判企业未来准确度,而分散增加预测企业未来的错误率,从而放大风险。当风险被定义为投资人不能对企业的未来有准确的预判,或者当风险被定义为投资人不能比别人对企业的未来有更准确的预判时。分散投资不仅不能避免风险,而且加大了风险,因为分散之后他预判未来的能力是下降的。


现代投资管理理论不仅强调分散投资,而且主张所投资的公司尽量互相无关联。比如你分散到三个公司,它们分别是啤酒、白酒、葡萄酒公司、乳业,另一个组合是钢铁、食品、互联网。这两个组合都是分散到三个行业。教科书理论认为后一个组合的安全度更高,因为后一个组合成员的关联性很弱,互相不搭界不关联,因此风险降低了,而第一个组合都是酒类,关联性大,所以风险高。这个理论完全是错的,因为分散到互不关联的领域,资产管理人的能力和知识根本不能互相共享,三个互不关联领域需要三个独立的知识。啤酒、白酒、葡萄酒都是酒饮料,相对的知识可以共享互通,分析啤酒水平高了以后,自然分析白酒的能力就高了,知识可以共享互通提升了投资人的认知水平,增加了预测企业未来的准确性。投资教科书把一些错误的理论教给了学生。


形成超越大众关于未来的认知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手段。而集中专注是形成超越大众关于未来认知的前提和必须。这就是我们集中投资的原因!


巴菲特和芒格都是集中投资的,1987年巴菲特管理的资金已经上百亿美元了。一个拥有百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者,1987年只投资了三只股票。如果巴菲特在中国的基金公司工作,他早被开除了,而且他已经多次被开除了。芒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生只投资了三只股票,分别是伯克希尔公司、好事多公司、李录的喜马拉雅基金。”


索罗斯也是集中投资的,索罗斯说:“如果一个机会被你发现,你对这个机会很有把握,你确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注多大呢?回答很简单,能投入多少就投入多少,投入多少都是正确的。”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判断正确与否,当你的判断是错误的,你投入一分钱都是错误的。当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时候,那么就大手下注。真正的风险管理与分散没有关系,分散不能消除风险,风险管理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你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如果错了,你投下多少都会赔。”


有人会说,集中投资,你万一看错了不就是全军覆没了吗?


对此我用二战中德国闪击战的缺陷来回答这个问题。德国是一个理论大国,近代西方哲学理论大部分来自于德国。德国盛产诗人和哲学家。同时德国产生了很多战争理论。闪击战就是德国提出的著名军事理论。闪击战的核心是什么?把所有的战争资源集中到一个点上,短期之内快速地释放这些战争能力。闪击战的本质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闪击战不仅在空间上强调集中,而且强调时间也高度集中,战争资源集中在一个点上,瞬间倾泻而下,闪击战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突击,不要管后勤,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敌人冲击,不留后手,不携带后勤(留后手投放的战争资源少,冲击力不够,带后勤冲击的速度上不去,起不到闪击的效果)闪击战核心理念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快速突击。


二战时德国在漫长的法德边界上把所有兵力集中在约50公里的一个区间投放,德国军队在这50公里上一夜之间把空军、装甲兵、炮兵的力量瞬间倾泻,而法国的兵力分散到上千公里的法德边界上,很快就突破法国防线,突破后德国人不搞步步为营,不搞后勤支援,一路向西长途奔袭,长驱直入一千多公里,六天横扫法国北部,直接攻到英吉利海峡,将法国切成两段,取得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德国闪击战的成效来源于集中兵力在一个窄小的空间,瞬间把战争资源集中投放,突破后快速的往前穿插,不要后勤,不搞步步为营。


二战之后,军事学家认为闪击战的优势是非常明显,但是闪击战的劣势也是非常真实的,就是他快速的突破,不带后援,不顾一切地突破向前冲,容易被敌人从两侧把他包抄,一旦集中快速突击不成功就会陷入孤军深入被包围的困境。闪击战与步步为营的战争原则截然相反,容易在进攻遇阻后出现孤军深入风险。这和集中投资,一旦做错就是全军覆没的缺陷一样。


那么面对闪击战内在的缺陷,军事理论家们提出的解决之道是怎么样的?答案不是一般人想的加强后勤,放慢进攻速度,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冲击对方的阵地,更集中的投放战争力量打垮对方。也就是避免闪击战内在缺点的方法不是回归步步为营,而是更坚决的强化闪击战集中快速用兵的原则。用更集中避免集中的缺陷,用更快速避免快速的缺陷。


世界是辩证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方法是只有其利无有其弊的,没有一种方法是没有缺陷的,对于某种方法内在的缺陷的避免方法是更加坚持强化这个方法的有效的部分。集中投资的成败来自于你准确地判断形势,一旦出现错误的判断你就崩溃了。为了避免崩溃,你必须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就要求你更加画小能力圈,更集中。集中投资和任何方法一样也有缺陷,弥补这个缺陷的办法是你真的了解公司,你不会看错,要保证不会看错的办法是更加的集中投资。也就是要想避免集中投资的风险,办法是必须更加集中,能力圈更小。


价值投资对风险的管控就在于研究的深度。研究深度创造价值,你的研究深度不够,不能比别人提前发现企业的潜在变化,不能做到察于未萌就是风险。研究深度内在决定了不能关注的太广泛。深度和广度是先天矛盾的,每一个行业隔行如隔山,很多时候风险就是跨行风险,因为了解不深,进去以前没研究透,进去才知道风险,贪多嚼不烂,关注太多不符合认知规律,不符合成功法则。符合成功法则的做法是专注,专注在局部领域,做得小而专,靠深度创造价值。无所不知就真的是什么也不知道!


我是从2008年之后专注深入研究贵州茅台的,几年下来我基本上成为白酒行业的信息来源地,我发表的文章成了酒类经营者、酒类上市公司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决策参考。对于其它行业和公司我达不到这个深度,所以就集中投资自己了解的!我写的白酒行业、贵州茅台的投资分析,很多白酒行业的从业人员高度认同,酒行业的人找我,让我去演讲,贵州茅台、洋河股份都邀请我去企业交流,我到了这两家中国最大的白酒企业,公司的核心高管与我一起探讨产业未来。茅台经销商把我写成的茅台酒价格形成机制和定价原理发给员工学习,指导他们的销售。我对白酒产业的人员说,我是闭门造车纯理论,没有经过实践。他们说,比实践出来的东西好,我们长期实践反而产生不出这种思想。


我较少换股,而且不分散,多少人教导我,说多买几只不就可以避免人们的指责了吗?我怕啊!只要我买了好几只股票,我就会非常恐惧,太多的股票我不了解他们的情况,所以会非常担心,分散买股票从来没有给我带来安全感,而是带来紧张。我会因为买了多只股票睡不着,但是我因为买一只自己非常理解的股票而心安并且呼呼入睡。买入一个非常了解的公司,在下跌的时候买,不断地买,借钱买,哪怕遇到阶段性困境也不改变,这个过程中我内心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分散投资反而会让我紧张。我认为在不理解多个公司中进行分散风险相当大,在你非常理解的公司上面长期驻扎,在它波动下跌的时候,不断地额外追加买入是一种很合理的投资模式,也非常适合我的个性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