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0-274《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10-04

 

       凌通国学院20-274《论语》:【“君子亦有穷乎?”】


在陈绝粮,孔子把众弟子一个一个叫他们过来单独问话。他先问子路:《小雅·何草不黄》里有句诗“我非犀牛又非虎,奔波旷野受劳苦”,我们是人又不是犀牛又不是老虎,为什么在这个旷野之上进退两难,饭也没有吃的,我们为什么这么困顿呢?


子路心想,老师平时不是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吗?啥事都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于是回答说:是我们的仁和智都还不够吧!因为仁不够,别人还不信任我们;因为智不够,所以别人不愿意施行我们的学说。


子路的回答,是怀疑自己。


价值投资者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担忧:我持有公司不够优秀吗?公司产品会被消费者抛弃吗?增长不能够有效持续吗?估值还不够低吗?有这些怀疑,你还不够自信,你在投资的认知博弈还不过关。


孔子反问:“是这样吗?如果仁义达到了就能得到信任,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首阳山呢?如果智慧够了他的学说就能得到施行,王子比干怎么会被纣王残杀呢?”


伯夷叔齐不是仁人吗,可是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饿死首阳山,比我们还惨。你们今天是饿了,饿趴下了还没死呢,照你这个思路难道伯夷叔齐不仁吗。那同样王子比干何等智慧啊,可是他被商纣王杀死了,并且把心脏挖出来,看你这个智慧的人是不是真的心有七窍。孔子的这一个反问很有力,也就是说即使你仁德得像伯夷叔齐一样,你也不能够避免在人间遭受挫折,甚至是彻底失败。即使你智慧得像王子比干一样,你也不能够让人人都信任你,你处处行得通。


孔子讲的道理是“接受”。要能接受失败。子路为什么愤懑啊,因为他不接受。老师问他,他的回答,并不是自己的真正思考,而是根据之前向老师学习的内容,认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正确答案”。子路在《论语》中出现次数很多,是跟老师走得最近的几个弟子之一,但他真的是没学到老师的思想。没有学到,是因为没有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知行合一。


                                                                                                                         未完后续

                                                                                                                       20201004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