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040《论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02-09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后天习染不同才相距甚远。”
        和后世儒家不同,孔子不讲性善、性恶,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告子讲性不善不恶,扬子说有善有恶,都和孔子讲的不同。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孔子并没有说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他只是说,人的天性都是相近的,只是后天习染不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差别就越来越大了。
        什么是“性”?孔子也不怎么清晰精准地定义和界定这个词,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孔子只讲浅显易懂的,日用常行,不太从哲学上下定义。关于“性”的标准定义,可以以《中庸》为准——天命之谓性——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就是性。性,就是天性。万事万物都有性,人有人性,牛有牛性,马有马性,花有花性,草有草性,就是“基因”吧,有这基因,长出来就这样。无机物,铜、铁、水、木,也有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是性。是同类,则性相同或相近,都差不多。
        我们骂一个人,骂得最狠的,就是骂他“没人性!”,而一个坏人,如果发现他有一点善意善行,就说:“还算有人性。”可见我们都是认同人性本善的。
        但人性有一个特点,就是后天的习染,跟什么人在一起,就容易变成什么人。这就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逝。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号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母赶紧搬家,到了一个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母再搬家,最后搬到一个学校附近。每月初一,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母很满意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孔子和历代儒家都反复强调要交友,交益友,不要交损友,这个“习相远”,不是小孩子才会跑偏,才会学坏,才会走远,成年人也一样,跟什么人在一起多了,就会变成什么人。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踏实地围拢在董宝珍都是周围,听从他的教诲,在投资过程中做个讲理的人。
        20210209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