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1-095《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04-12

凌通国学院21-095《论语》:【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闲”,是栏杆,拦住不让出入的。

作为一个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该把握大节、坚持原则、有自己的底线,但也不必在细微末节上斤斤计较。

战略上重视对手,战术上藐视对手。

子夏的这个话,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对于团队写作来说,灵活性掌握在领导手里,原则性掌握在做具体事的助理的手里。

一方面领导的视野更加开阔一点,知道哪个方面是大的界限,哪部分又是小的限制,所以由领导来掌握灵活性,可以增加团队的方向感;另一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领导如果要在大政方针上做到考虑深远,那么细节上就没有那么多精力来考虑。而助理掌握的原则性,一方面她要向领导来建言,告诉领导哪些想法在具体实施中是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在执行领导下派的原理性任务的时候,助理一定要确保按原则执行,不可以灵活应对。

凌通盛泰的管理在这方面做的比较不错:我们作为资产管理公司,我们的交易部门的会议就像战场指挥部的战前会议一样,交易员的身份正像是作战参谋,而董老师这位基金经理正是我们军队的元帅。战前会议上,董老师会给我们讲他的战略分析,作战参谋的任务是帮助董老师看清事实,董老师极重视作战参谋的意见,会议过程中双方有不同意见会产生争执和协商,最终确认的战术执行方案,会像作战命令一样以纸面报告的方式体现出来,作战参谋即使还有疑问,也要按照最终的作战命令来执行。

元帅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董宝珍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军事统帅,他的思考非常之勤奋,吸取事实、判断未来是他每日的工作。而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那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实际的。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抓住决战时机后,确定决战方向十分重要。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正确地选择从何着手,充分考虑到接着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直至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对军事统帅的指挥能力是一个重要考验。

凌通盛泰的这种交易组织模式,正像我党的“党指挥枪”的原则一样:交易策略制定与交易执行分开,交易策略完全指挥交易执行。

在三大战役期间时任作战室主任的张清化讲:那时军事上的问题,主要是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解决。毛泽东是挂帅的,周恩来参与决策,并具体组织实施。除了军委作战部外,周恩来还有个小作战室。张清化相当于他的军事秘书,每天根据局势的变化负责标图。周恩来经常到军委作战室了解情况。他对敌我双方的战争态势、兵力部署、部队特点、战斗力强弱,以至国民党方面指挥官的简历、性格等,可以说了如指掌。有了什么情况,周恩来总是仔细地核实并弄清,然后向毛泽东报告。两人经过共同研究确定对策后,多数由毛泽东当场动手起草文电,少数较次要的由周恩来起草,而所有军事方面的文电都经周恩来签发。

周恩来讲过:“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同样地,董宝珍老师也是在一间小小的会议室中指挥着凌通盛泰的第二场战略决战。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10412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