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2-033《孟子》:《公孙丑上》第6章3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2-02-09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端,是萌芽,是头绪,是基础。孟子承上文说:“人见孺子入井,即有怵惕恻隐之心,又皆发于自然,不待勉强。这等看来,可见好生恤死,人之同情,未有可伤可痛之事交于前,而悲伤哀痛之意不动于中者。若无恻隐之心,则非人类也。观恻隐之心,则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可知。如己有不善,未有不羞耻者;人有不善,未有不憎恶者,此心人人皆有。若无羞恶之心,则非人类也。理所当辞,则必辞使去已,理所当让,则必让以与人,此心亦人人皆有。若无辞让之心,则非人类也。知其为善,则必以为是;知其为恶,则必以为非,此心亦人人皆有。若无是非之心,则非人类也。是人之所以为心,只此四者而已。然此四者之心,所以感而遂通,触而即应者,为何?是皆吾性之所固有,而发之为情者耳。盖性中有仁,其慈爱之真,有蔼然而不容已者。故遇有可伤可痛之事,而恻隐之心自形,此乃仁之端绪也。性中有义,其裁制之宜,有截然而不可紊者。故遇有可耻可憎之事,而羞恶之心自发,此乃义之端绪也。性中有礼,其斋庄恭敬,有自然之品节。故出之即为辞让之心,此乃礼之端绪也。性中有智,其灵虚洞彻,有本然之衡鉴。故出之即为是非之心,此乃智之端绪也。性虽观见,而呈露必有端倪,就如丝虽难理,而寻绎皆有端绪的一般。有是性,则有是情,因其情,可以知其性矣。然则扩充之功,岂可诿哉!”

这里孟子提出了著名的“四端”。 

一是恻隐之心,人看见小孩要掉到井里去了,怵惕恻隐之心马上就会自然生发出来。所以好生恤死,是人之常情,如果可伤可痛的事发生在眼前,他却无动于衷,那就不是人。

二是羞恶之心,如果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总会觉得羞耻;别人做了不好的事,总会觉得厌恶。此心也是人人皆有,没有就不是人。就算有自己不知道羞耻的,也知道要厌恶别人,那还是有是非观念。如果完全没有羞恶之心,那也不是人。

三是辞让之心,理所当辞让于他人的,都要晓得推让。该拿的、不该拿的都心安理得往自己家里搬的,那也不是人。

四是是非之心,人人都该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知道的就不是人。王阳明举过一个例子,一个贼被抓住了,你骂他是个贼,他也不爱听。没有人会觉得做贼很光荣。这就是是非之心,就是良知。

恻隐之心,就是仁之端,仁的萌芽;羞恶之心,是义之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是礼之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之端,智的萌芽。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20209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