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0-161《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6-13

凌通国学院20-161《论语》:【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称得上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

朱熹注解,孔子已经知道子张话中之意,“将发其病而药之”。让子张把他的病发出来,然后治病救人。

子张答道:“一个达人,在一国之中,必然闻名一国,在自己家族中,必然闻名一家。”

孔子说:“这只是名声大,不是通达。所谓达,是品质正直,喜好大义,善于察其言语观其容色,总是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在诸侯国做官和大夫的家里做官必定会通达。至于有声闻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有仁德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德,自己还以仁人自居而不疑。那他无论在诸侯国里做官还是在大夫的家里做官,都只是博取虚名。”

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闻达二字连用了,这里孔子给子张作了区分。

通达是“内有诸己而达于外”,心中有诚,肚子里有货,自然发散出来,到达于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达,通过修养自己,到达全天下。

质直而好义,他不是有心求别人知道自己,而是为人质朴正直,行事好义,事必求当其理。合乎义理就做,不合义理就不做,笃笃实实。

对别人呢,察言观色,时刻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反观自己说话做事的得失。

“虑以下人”,是长存谦退之心,不敢忤慢他人,总是注意把自己处在别人之下,谦虚忍让。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达人最怕的就是德不配位,名不副实,所以宁退勿进,才能进退自如。

后来,曾子的弟子,也曾经问过曾子这个问题:“夫士何如则可以为达矣?”

曾子说:“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贤,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知其不足,是谓惑暗。惑暗终其世而已矣,是谓穷民也。”

不会就赶紧学,有疑问就赶紧问,做事跟着贤人学,再艰险的路,跟着走,总能达到。现在的弟子们,胜心太重!不愿意居人之下,不愿意事奉老师,耻于不知,但更耻于下问,等到要做时,又没本事,这就惑暗了,惑暗一生,那就不是达人,是穷民。

曾子说的,和孔子一样,达,是低头去学,是埋头苦干,是匍匐前进!

“闻”,是“色取仁而行违”,简单地说,就是“装”!张居正讲,“德修于己,而人自信之”,这叫达。而“闻人”存心就要闻名,矫饰情貌,做出个善人君子模样,这叫“色取仁”,而实际是“行违”,做的不是那么回事。但是他装得像,所以全家赞誉,天下闻名。

子张对于“达”的理解显然混同于“闻”了,他以为达的意思就是名声在外,人人皆知。孔子反问,这在教学上叫反诘法,在先摸清对方的意思、逻辑前提之后,再作正面的分析解释。

20200613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