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880):银行的风险在哪里?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2-04-26

点击收听:银行的风险在哪里?

姚先生你好。杨露已经把您的问题发给我了。我下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问题一:股票投资中选股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标尺去衡量

答:我大致认为用一句话概括,坚如磐石,质为黄金,价为稻草。满足这个条件,就是符合安全边际的。

您提问中提到标尺的概念是很有水平的,现在很多人选股就是选客观的企业,一句话就是选黄金,而不考察黄金价格,如果以1万块钱一两卖给你黄金,你拿到的确实是金灿灿的黄金,但是这个黄金太贵了,太贵的黄金你是无利可图的,所以既要坚如磐石,也要价格合适,所以是价格与质地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尺子,尺子是一个二元变量,既有质量、又有价格。资本市场所流传的只看质地,不看价格,我是理解不了的,我没有办法认同这种观点,这是完全错误的。

问题二:投资银行的风险是什么?什么是利空银行的?

答:从最根本的宏观整体考虑,银行的最大风险首先不来自业务层面,甚至也不来自于所谓资产质量恶化,因为资产质量恶化对于银行来说,是业务特征所导致的一种经营的必然,也就是说银行不发生资产质量恶化,那就不正常了。

我认为社会经济长期停滞才是风险源,典型的参考目标就是日本,日本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GDP增长每年0%左右,在社会经济长期停滞的情况下,日本的银行就没有增长的背景,社会总财富增长也不快,所以交易的货币量就不需要增加,经济活动也不活跃,也没有新兴产业,是社会整体的停滞。

如果经济停滞之外,出现了社会动乱,甚至持久的不和平不稳定,那么银行也有实质风险了,因为银行是万业之母,银行对系统依赖特别强,金融危机为什么容易杀伤金融企业,因为金融企业是经营系统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银行都需要依托于政府,一般银行都得跟政府建立某种双簧关系,包括纯市场经济也是一样的,这就是银行的实质风险。

关于银行在社会动荡下将衰退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清朝灭完以后,晋商的钱庄消退了,钱庄在崛起的时候相当完善的内部管理,也是当时中国在清朝出的最主流的金融企业,但是随着清朝的灭亡,钱庄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存在的社会条件就没有了。

所以银行是跟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密切相关的,对系统稳定性的依赖性最强,所以它的风险来自于系统稳定性。

进一步我认为疫情防控是利多银行的,2020年2月当时疫情爆发,标准普尔给出的中国不良率因疫情而上升6%,现在看来都是不正确的。当时社会经济突然停摆,社会经营就突然停止,几乎所有的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就归零了,没有经营性现金企业就运转不下去,就只能通过银行输入信贷现金流。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加大放贷,美国更是连夜印钞,没有经营现金流,就没有工资,但是只要让企业活下去,熬过去以后经营链条就起来了,这其中有一个概念就是通过银行输入信贷现金流保产业链,保企业,保金融主体,所谓六保六稳,这就是利多,银行给企业放贷,那是银行的业务量增加,而且放出贷款的企业是不会破产的,因为产业链是突然停止,本身并没有问题,如果帮助它提供急需的流动性,它就能自然恢复。

关于高层换人,我认为这并不影响,这是企业的正常现象。高层换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一种正常的新陈代谢,只不过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换人方式是突然以一种生硬的方式发生的,这并不影响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换了管理层,就维系不下去,那这个企业就太脆弱了,没有价值,尤其是银行业,它并不依赖于某一位高管。

问题三:这么多银行对上市银行业绩和价值回归有什么影响?

中国有4000多家银行,上市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务量的80%多,这4000家银行不是平均大小的。上市银行现在有40多家,工农中建交加几个股份制银行就占绝大多数,剩下的城商行农商行是为了服务于所谓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获得金融资金。另外在企业数量过多的情况下,确实有竞争加剧,但是请注意金融是社会的根基,中国金融没有完全自由竞争,总体上是受政策调控的,包括存款利率要有限制,存款的最高限价,协议贷款的限价,包括各种指标都有政策指导,金融跟普通制造业不一样,普通制造业的行业协会,包括监管部门,它不干涉内部的一些具体行为,而银行的银监会,他干涉很多指标,所以不是完全自由竞争的,这是由金融的特点所决定的,所谓的竞争激烈,货币信贷还是稀缺资源,也不特别容易拿到,所以竞争是有的,但力度要比绝大部分行业的小。

最近一两年,主要银行都进入了净利润释放周期,前几年银行遭遇了连续累积10多年的一次资产质量危机,为了处理大量的不良,把挣来的钱全部计入减值损失,用于对冲冲销那些不良资产,根据银监会披露过去5年是处理了11万亿,是10万亿级的,银行把挣来的钱不能计入利润项,而是都作为成本给冲销了,银监会发公告说我们5年计提了11万亿,包括近期国常会银监会说不要再提高拨备覆盖率,让拨备覆盖率从过分高回到正常水平,就不用大规模计提了。赚来的钱回归了利润,所以整个银行业进入利润释放周期,因为前几年处理的10万亿是非经常性高支出,高支出现在不需要了,降到5万亿,利润还可以增加5万亿,现在银行业的利润是2万多亿,利润能涨1~2倍了。所以现在进入释放周期,利润已经挣回到银行里来了,监管层也说别往成本项里记了,往利润里记,银行自有资本金多了,就可以加大放贷,从而支持实体企业,这就是疫情防控利多银行。其实经济衰退也利多银行,因为银行是逆周期调控的,行业衰退的时候银行就得加大信贷,行业好的时候银行信贷可以适当收缩,银行为什么是伯克希尔第二大重仓股,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它有特征优势。

问题四:银行的地域性和次递花开的时效性

关于地域经营性,以港口为例,港口的盈利能力不决定于港口,而决定于它依托的经济腹地。比如上海港比东北的港口经济好,广东的港口也比那些其他落后地区的港口要好,这就是港口的经营是依托于经济腹地的,银行也是要考虑经济腹地的。

你可以看到目前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估值修复的几家银行都是经济非常好的区域中的银行,像东南沿海的那些银行,还是大城市杭州、成都、宁波也罢,都是经济发达区域中的中心城市中的银行,但是相对中部西部地区的银行就稍微差一点。

银行业次递开花已经在历史上出现,最早估值修复的银行涨了三四倍,慢慢的就全行业刺激,这个是客观规律,已经显现,为什么过去两三年出现了次递开花效应,这是因为行业规律导致的,复苏的节奏确实是有差异的,有的银行拨备覆盖率150%都不到,有的银行500%,客观的银行的经营数据差异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当然也反映了管理水平的差异,最后就导致股价的差异,这是已经客观事实,后续它会延续这个客观事实,但是后续的时间会压缩的很短,因为预期会变,一看2/3的银行都复苏了,还有1/3不复苏,就明白了不复苏只是时间问题,就可以提前预期让估值修复出现,所以越往后它局势越明朗,越明朗以后,大家对那些没有复苏的担忧也就没了,所以后续就会加速。

这里我顺便介绍一下,下礼拜三4月27号晚上7点,我有一场针对咱们京津冀地区的直播,大体上就要讲这个逻辑。有10多家银行的财务指标数据已经达到2011年的水平,超过2010年前本轮资产质量恶化的起始点,已经完全摆脱了,而且开始加速增长。这个数据已经很清晰,但是资本市场丝毫不反应,认知和预期严重滞后于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红利指数在沪深300指数今年下跌15%的情况下,上涨了10%,这种低估值已经逆转了,而这个逆转是小何才露尖尖角,资金转向再加上基本面也提前复苏,就形成一种以金融股严重低估,从而引发金融股估值修复所驱动的估值牛。

具体会届时跟投资人进行交流,有什么问题直接联系杨露就可以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