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精神经济学(41):消失的均衡价格(下)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5-12-15

    精神经济学:消失的均衡价格(上)

    精神经济学:消失的均衡价格(中)

    精神经济学:消失的均衡价格(下)

    需求曲线不同

    能够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和不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需求曲线是不同的,下图是经济学理论中最著名、最基础、最重要的需求曲线:

 

    经济学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产业中的商品价格下跌,需求会增加,反之需求会萎缩,需求与价格是反比例关系,二者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这个观点在经济学的理论中,一直被视为对所有产业都有效,是普遍规律。我们在上文中已经通过实证和逻辑分析发现,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能形成均衡价格和不能形成均衡价格两类类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的需求规律,只适用于能够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不适用不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在不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中,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

 

    是一个类似于展翅飞翔大雁的样子,这个形态揭示的需求特征是,在不能形成均衡价格产业中,如果价格低于社会平均剩余购买力,商品价格上涨的过程中,需求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随之价格上涨增加,直到价格突破了社会平均剩余购买力之后,需求才会随着价格的上涨而适度有限的下跌,且其跌幅要比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小。在这个曲线中变化方向是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阶段如果价格比社会平均剩余购买力低,那么价格上涨的过程中需求是增加的,至少不会减少。而价格涨过了社会平均剩余购买力之后,需求是与价格成反比变化的,但是这种反比例程度要弱。这个曲线中增加了一条社会平均剩余购买力,这是我建立的一个概念,所谓社会平均剩余购买力等于社会人均平均收入减去必须的生存性消费支出,再乘某个常数。

    社会平均购买力=常数*(社会人均平均收入-必须的生存性消费支出)

    它表示人们在生存性消费支出后有多少钱可用于非生存性消费,或者有多少钱可用于精神消费、情感消费、享受消费,关于这个概念以及其在无法形成均衡价格产业中的,供求曲线中的作用以后再细讲,现在因为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不够,无法三言二语讲透。

    需求随价格反向变化的观点是经济学大厦的地基和房梁,经济学不相信、不承认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会出现价格上升需求反而增加的情况!哪怕特殊条件下,出现了需求不随价格上升而下降的情况,都会对经济学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在大约2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发现了在土豆价格下跌后,土豆的需求是减少的,反之土豆价格上升过程中需求是增加的,这个现象被称为吉芬现象。此后200年来,经济学界一直被吉芬现象困扰,经济学家们忙了近200年,也没有给吉芬现象找到非常合理的解释,好在这只是一个个别的单一现象,因此,经济学家将其归为特例。今天如此众多的产业,出现了价格上升需求增加的情况,已经不能用特例来解释了!经济学大厦的地基和房梁同时被动摇了。

    两类产业的竞争战略和产业归宿不同

    在能够产生均衡价格的产业内,经营者提升利润率的出路只能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上面做文章,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提高利润率的办法。某个特定经营者,单方面高于均衡价格销售商品是自寻死路,降成本提效率,通过成本优势创造价格优势,用低价格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完成对产业的垄断,是能够产生均衡价格产业的根本竞争战略。在这些产业中,市场规模市场份额扩大,垄断供给是强势企业最终的出路,产业最终形成几家寡头垄断的格局。可以这样讲寡头垄断是均衡价格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产业不能形成寡头垄断,那么一定是产业不能形成均衡价格,反过来如果产业能形成均衡价格,则这个产业最终一定实现寡头垄断。因此能产生均衡价格的产业,竞争模式是追求市场份额扩张,由此产业发展的归宿是垄断。

    如图中所示

[FS:PAGE]

 

    B企业因为降低了成本可以获得比A企业更高的利润率,从而提高收益。在现实中B企业往往凭借自身成本优势把自己的销售价格降到A企业的成本附近,让A企业亏损被迫退出市场,B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垄断产业供给之后再将价格提升到均衡价格附近,甚至会利用垄断地位小幅高于均衡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只要一个产业能够产生均衡价格,一般情况下该产业最终必然进入寡头垄断。

    而在不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中,出现了提价和市场份额扩张两种发展战略。企业可以采取不提价扩张市场份额,垄断整个市场发展战略,但是在现实中不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优势企业往往是采取提高价格,带动利润率增长实现价量齐飞的成长模式。由于这些龙头企业在提价时,销量需求不萎缩,从而常常出现价量齐飞的情况。当龙头企业提价时,其他品牌相对于他们相当于是相对降价,但这时消费者并不转向低价商品,从而使这些龙头企业以不公平的价格获取市场份额和消费者,他们就像具有合法印钞权的,而且可以自由决定何时印钞的企业,他们的获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经营风险都要大幅的强于那些能够形成均衡价格产业中的企业。

    在可以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垄断是必须的,这是因为在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中,如果不消灭绝大多数经营者,那么,由于经营者之间是完全平等的,经营者都可以发起价格战,扩大自己的份额,从而使得产业持续处于动荡之中,大企业将不断的受到中小企业骚扰,产业没有办法形成稳定经营环境。稳定的产业经营环境需要消除大部分经营者。在能产生均衡价格的产业,产业的经营者是平等的,平等导致发起争斗就会得到争斗利益,因此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经营者会频繁发起争斗,持续争斗对各经营者都是弊大于利,对产业也没有太多好处,因此产业稳定健康的逻辑出路只有消除众多竞争者,让大部分经营者退出,增加产业稳定性。于是,在能产生均衡价格的产业,垄断是产业稳定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而在不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中,经营者处于不平等地位 ,在不平等的经营者之间不会发生争斗。争斗出现的前提是大家是互相平等的,勇于争斗就会有超额利得,当产业各主体不平等,每个主体所得已经由不平等关系所决定,挑起争斗的经营者无法靠“闹事”扩大自己利得。于是,在不平等的产业中,经营者没有发起争斗的意愿,大企业不会受到频繁的骚扰,从而大企业也没必要用残酷的手段,将中小企业挤出产业。于是在不能形 成均衡价格的产业,大、中、小企业各得其所,各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服务自己的消费者,形成了有等级的稳定,从而产业不必须走向垄断。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通过提高份额来扩大收入、增加利润,与提高利润相比,后者难度不大,因为在提高利润率成长模式中,需要彻底使竞争完全不存在,而前者只需要在竞争能力上超越对手,并不需要消灭对手。在不能形成均衡价格的产业,当领导品牌以高于其它经营者几倍、十几倍价格销售商品时。比如,哈雷摩托以十几万的价格在销售,而钱江摩托只已几万元的价格在销售时,消费者能够无视于钱江摩托,坚定地选择哈雷摩托。此时此刻,二者的竞争关系已经消失了,在消费者眼里,哈雷摩托与钱江摩托不再是一个同质的商品,二者之间已经没有互相替代性了。均衡价格产生的前提,必须是行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商品,有同质的互相替代性,没有了替代性就没有可竞争的前提。所以哈雷摩托其实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了从属于它自身的差异化,从而使得它们与其它经营者生产的商品之间的替代性消失,其它经营者已经无法来替它们了。

    本文可能存在一点理论价值

    几年前,我对名酒中为什么第一品牌茅台价格稳定高于第二品牌,从而长期可以获得超行业平均回报,超社会平均回报开始思考。几年后,这个问题让我发现了有为数众多的产业和名酒产业一样,产业内根本无法出现单一的均衡价格,于是我又对为什么无法形成均衡价格开始追问,最终发现经济学所确定的,消费者会永远平等对待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同等规格型号下认低价的基础认知不是普遍对所有产业都有效的公平竞争也不是对所有产业都有效均衡价格也不是所有产业都有,也不是所有产业都不能获得长期的超社会平均回报。

[FS:PAGE]

    多少个日日夜夜思考,我认识到:“可以自由交易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经营者从始到终没有平等公平的竞争机会,消费者对经营性不是平等对待的!这些产业中经营者先天就处于不公平之中,从而这些产业没有办法实现充分的自由竞争,于是由自由竞争所导致的均衡价格就无法出现。由于公平的获取竞争资源,充分平等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和支柱,因此在找到众多不能充分自由竞争,经营者不能平等的获取竞争资源的产业后,市场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础和支柱被动摇了。平等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论,对所有经济领域有效的认知不能成立,现存的平等充分自由竞争的经济理论只是对部分产业有效,对另一些产业无效,无效的产业需要新的理论。 ”

    对于这一观点以及这一观点的求证过程,读者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经济学知识和逻辑,判断其是否是正确的。文中所列的事实和逻辑过程,如果是错误的那么不会有什么大的恶劣影响,只反映我作为作者学识肤浅。如果万一不是错误,就意味着几百年来被认为普遍有效的经济理论失去了普遍性,这意味着公平自由竞争从而产生均衡价格的经济理论,被证明是局部有效的经济理论。对于相当多的领域和产业现存的经济理论是无效的。这一事实如果得到确认,那么这将是非常重要的重大事件和观点。他将使得此前被认为对任何行业有效的经济学理论,变成了局部有效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效的多个产业需要新的经济学内容来解释。为什么在重多的产业传统经济学的均衡定价机制、竞争原则是无效的?在这些产业定价机制、竞争原则、产商行为、消费者行为有什么特点?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新经济学理论的内容。对于这些问题我已经思考了几年了,大体有一些结论,接下来我会将这些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给这篇文章起名字的时候,我一直提心吊胆,因为我最想起的名字叫《精神经济学系列谈》,但是我也很担心出现厕所里扔砖头激起民愤(粪)情况,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认为怀疑存在于几百年来的经济理论,是狂妄与无知的表现,宣布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经济学,更是狂妄无知到极点的表现,因此我也很纠结。但思考很久后,我最终决定就叫《精神经济学系列谈》,因为在我内心经过反复论证,认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

    精神经济学:消失的均衡价格(上)

    精神经济学:消失的均衡价格(中)

    精神经济学:消失的均衡价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