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2-011《孟子》:《公孙丑上》第2章51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2-01-11

孟子回答说:“伯夷、伊尹他们俩的道不同,不是一回事。伯夷是择君而事,择民而使。他认为不配做他的君王的,就不去侍奉;他认为不是他的子民的,就不去治理。遇到明君治世,他就出来做事;遇到昏君乱世,他就避世隐居。”

伯夷、叔齐兄弟,是孤竹国(今天的秦皇岛)国君的儿子。伯夷是兄,是法定继承人,但父亲喜欢叔齐,遗命叔齐继位。叔齐认为君位是哥哥的,拒绝继承。伯夷认为既然父亲都传给弟弟了,他也不能要,于是干脆就跑了,自我流放。叔齐一看哥哥跑了,也跟着跑了。国人没办法,就立了老三做国君。这就是“非其民不治”。

伯夷叔齐两人去投奔周文王,抵达周国时,文王已死,正赶上武王出师伐纣。两人便上前阻拦,说以臣伐君、以下犯上,是不可以的!结果被武王的卫士拖开了。周灭商以后,伯夷叔齐发誓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食野菜,最终饿死。这就是“非其君不事”。

而伊尹就不同了。孟子说:“伊尹任何君主都可以侍奉,赶上哪个君主,就侍奉哪个君主;任何百姓都可以使唤,能使唤上谁,就使唤谁。遇到明君治世,他当然出仕做官;遇到昏君乱世,他一样当官做事。慨然自任,以救世安民为心,舍我其谁,这就是伊尹。”

伊尹的本事当然比伯夷大多了,完全不可相提并论,他的经历也非常传奇。他先后侍奉过夏桀和商汤,后来辅佐商汤灭了夏桀。商汤去世后,他又做了商朝四任君主的执政大臣。其中商汤的长孙太甲在位的时候,因为太甲无道,他能将身为国君的太甲软禁三年,让他悔过。等太甲改邪归正,伊尹才把他放出来,把君权还给他。之后,太甲成为一代明君。

所以孟子说伊尹是“圣之任者也”,就是以天下为己任,谁当国君都无所谓,反正我来干。国君不好,我还能把他给教导好了。伊尹做到的事,就是周公也不可想象。成王稍微不高兴,周公也恐惧流涕,不管成王对不对,他可不敢教训成王。而伊尹却能教训太甲。

伊尹非常长寿,活了一百多岁,太甲死后他才死。伊尹死后,太甲的儿子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葬在商汤墓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过的巨大贡献。完全没有认为他凌驾于君王之上,无人臣礼。张居正也曾经像伊尹一样,有比皇帝还大的权威,是帝国的实际执政者。甚至,他几乎也能行伊尹、霍光之事,主持皇帝废立。但他死后,却被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在给小皇帝讲解这一段时,恐怕也以伊尹自认,但他并没能教好万历,自己修养也不够。

伯夷是圣之清者,只要有一丁点儿达不到他的标准,他都不干,以至于不食周粟,最后饿死,这样的‘清’是偏于狭隘的。伊尹是圣之任者,不管什么情况,他都一定要干,这就难免有迁就妥协。只有孔子,元神不滞,变化无方,积极进取,又顺其自然,可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可以久留就久留,应该离开就马上离开。孔子未尝没有伯夷的清,但他并不清高偏狭;未尝没有伊尹的任事能力,但他并不非要实现事功不可。把自己的学问留下来,传下去,成为万世之宗,这是孔子之道。伯夷、伊尹、孔子,都是古代的圣人,我都做不到。但是如果一定要去做,我愿意学孔子。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20111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