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国学院22-038《孟子》:《公孙丑上》第8章2

文章来源:凌通国学院发布时间:2022-02-14

凌通国学院22-038《孟子》:《公孙丑上》第82

这段讲德行的三个境界:闻过则喜、闻善则拜、与人为善。

子路在第一个境界——闻过则喜。子路是勇于自修自正的人,心里唯恐自己有什么错误。自己不知道,有人给他指出来,他就特别高兴,欣然接受,心里很感激,庆幸可以改正。

大禹在第二个境界——闻善则拜。他是不自满的人,心里唯恐有什么善言不知道,有什么该做的事还没做,所以一听到善言建议,就肃然拜受,心里很感激,庆幸可以去做。

但是,子路之喜,是盯着自己身上找问题,还未能忘我;大禹之拜,是看见善言善行在别人身上,还未能忘人。至于大舜,其境界就大于子路和大禹,他看见善,认为善是天下公共的道理,不是一人之私物,既不把它当成自己的,也不把它当成别人的,而是与人共有其善,同行其善。如果看见自己的做法不好,别人的好,就马上舍己从人。

舍弃自己的思想,吸取别人的做法,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人己两忘,形神俱化,这就叫善与人同。

这里很关键。平时我们爱听的都是“与众不同”,都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学人家一点东西,非要把它“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夸一个人有学问,都说他“有自己的东西”。

这就是病,见不得别人,忘不了自己。

大舜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善为天下公,一件事情只有一个道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你接触到了,总是从别人身上接触到的,马上就做,别把它当自己的或别人的,只要和他一样去做就是了。

大舜从种庄稼、制陶器、打鱼,到成为天子。做农民,做陶工,做渔夫,做天子,没有一件事不是跟别人学的。取人之善,为之于己,这就是“与人为善”。

这里要厘清又一个重大的“词典错误”:与人为善,不是对别人好。与,是善与人同的与。与人为善就是,看见别人有好的思想、好的做法,我马上向他看齐,和他一样。圣人之心,至公至虚。至公,则善为天下公,他身上这善,也不是他的私物,是天下公共的道理,我取之有理;至虚,则人己两忘,我既不羞耻自己怎么跟他学,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学他,我只是在他这里发现了天下公共之善,也为天下行这公共之善。

人常犯的毛病,是以聪明自用,夸别人的时候会说:“我看得上的人,还真不多!您算是一个!”这话就是毛病。既不能忘我,又不能忘人,这样就不难与人为善了。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之德,没有比善与人同、与人为善更伟大的了。

凌通国学院由凌通盛泰出品

凌通盛泰做逆人性的绝对价值投资

20220214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