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精神经济学(28):精神商品价值无客观标准因人而异(上)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7-02-17

当我们消费一个物质商品时,比如饿了买食物充饥,这个过程的本质是人的生理器官与外部世界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进行的一次交换,这次交换把人体之外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到人体内部,是人这个物体与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这个循环过程的原理和大自然中能量和水循环原理一样。喝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子循环系统,循环原理完全服从于大自然水循环原理。吃东西是自然界能量循环的一个子系统,吃东西能量循环原理与自然界能量循环原理完全一样。我参加过一个能源公司做的科普展览,展览显示人一天的能量消耗相当于是一个几十瓦的灯泡,吃饭就是为了获取这几十瓦的能量,吃饭的深层次本质就是自然界能量循环的一个环节!和吃饭这种最常见的生存性需求一样,其他吃、穿、住、行、用等生存需要都是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一个环节,其中原理与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学原理完全相同。只不过是循环环节中多了人这个角色而已,其中道理逻辑没有因为人的加入发生任何变化。

在生存性物质消费过程中,物质创造了商品全部价值,我们饿了需要商品中所包含的物质和能量,商品中所包含的物质和能量和人类劳动是物质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我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为我们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物质数量、质量决定我们的需求能不能被满足。人对物质商品的需要是对商品中包含的特定物质和能量的需要,你不能在饿的时候吃石头,因为石头中不包含人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过去饥荒年代人饿得难受,胃里咕咕乱叫痛苦不堪!一些人实在受不了,不得已吃一种叫观音土的东西,以下是百度百科对观音土的介绍:“观音土也称高岭土,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粘土质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在旧社会和三年困难时期,因为没有饭吃人常吃观音土;这种土可消除饥饿感,但没有任何人体能消化吸收的养分,少量吃不致命,吃的多了会腹胀如鼓,无法排便,人被活活憋死。”观音土的例子说明,整个生存性物质消费过程都是占有物质的客观属性,消费过程被一种客观的规律决定,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这种客观规律,如果主观想法违背客观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人在饥饿时认为观音土可以解饿,但实际上观音土客观上没有营养物,最终因为观音土中没有人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所以人吃了后会死掉。观音土案例揭示了物质商品的价值是由某种客观属性和客观标准决定和衡量的!人主观上认为某个物质商品有某种价值,但有没有价值决定于商品的客观属性,不决定于主观意愿和想法。

与物质商品价值决定于商品的客观属性不同,精神商品价值决定于商品引起的主观精神状态的变化,以及精神状态变化带来的精神和心灵体验,精神商品价值不来至于物质客观属性。当给某一精神商品估值时,不是考察商品本身的物质属性,而是考察商品引起消费者心灵状态和心灵体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精神商品的价值决定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感觉,决定于消费者由精神商品引发的心理变化。衡量精神商品价值的尺度由商品的客观属性,变成了消费者的主观体验和主观精神状态的变化,在这里精神商品的价值尺度是从商品的客观物理属性变成了消费者的主观心灵体验和精神感受。对这一点鲁迅先生在小说《阿Q正传》中的“精神胜利法”做了形象的揭示。

[FS:Page]

小说中阿Q去赵太爷家对赵太爷说,自己也姓赵和赵太爷是亲戚本家,这一说法激怒了赵太爷,赵太爷打了阿Q响亮的两记耳光,这两记耳光是在众人面前打的,让阿Q的颜面尽失。肉体上的痛苦、颜面的损失,让阿Q的心理格外痛苦难过。这种痛苦难过本质是赵太爷损害了阿Q的精神利益,导致阿Q的精神世界出现了负精神价值。负的精神价值产生后,一般情况下人可以通过喝酒、打牌、娱乐、看戏等方式消除内心的负精神价值。但是,阿Q是一个穷的不能再穷的人,不可能通过花钱方式消除自己挨打后的精神痛苦,于是,阿Q发明了一种不花钱就能消除精神苦恼,并且还能创造欢乐的方法,那就是著名的“精神胜利法”!当阿Q被打得陷入痛苦时,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刚才是儿子打老子,是赵太爷这个儿子打他爸,我阿Q是赵太爷的老子。”这个想法一产生,阿Q心中的痛苦屈辱立即消失殆尽,代之而起的是愉快和满足。精神胜利法的本质是人可以不借助于物质性外部条件,把自己内心的苦恼和悲伤消除,让自己的内心产生愉快。阿Q所以能不借助任何物质和外部条件,靠精神胜利法获得精神利益和精神价值,根本原因是精神价值终极本质是:“人的心灵和精神状态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精神价值并不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客观属性,某些商品和服务如果能使人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变化,这个商品就有精神价值,但是,商品的精神价值是指这个商品能让人的心灵和精神状态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不是商品本身的客观属性。精神价值的大小就是心灵感受和精神状态积极变化程度。精神价值不是这个商品中客观地包含着一种叫“精神价值”的客观属性。在心灵和精神世界之外根本不存在着一种叫“精神价值”客观属性。精神价值是发生在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的,心外无精神价值。阿Q没有借助于外部的物质商品,就让自己的精神发生了从痛苦到愉快的变化,这个过程就是精神价值创造和增加的过程。其中包含的原理是精神价值是人的心理状态、精神体验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以及结果。心理状态、精神体验由消极到积极变化过程和结果,从始到终都是发生在主观精神世界的。心理状态、精神体验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有时借助于物质和外部条件,有时不需要借助物质和外部条件。我们把能诱发心理状态、精神体验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的物质和外部条件称之为精神商品,认为它有精神价值。但实际上精神价值在终极的本质上,并不是凝聚于商品中的某种客观属性,而是这些商品能诱发、导致人的心理发生积极的变化,真正的精神价值指的是心理的积极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有时候精神价值的获得不需要要外物和外部条件,也可以实现心理状态、精神体验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为什么人们信仰宗教,因为宗教提供了一种理论,使得信徒用这套宗教理论在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在生病的时候、在遭遇生活痛苦的时候,从痛苦中脱离进入到了乐观的状态。比如一个人没有房子,甚至没有饭吃,自然是非常痛苦的,或者有病痛苦难挨。宗教可以使人在没有房子、没有饭吃、病没治好的情况下,不再焦虑、不再忧愁进入平和的状态,正是因为有这种功能,宗教徒在全球广泛出现和增长。宗教其实就是一种不用花钱、不用借助外物和外部条件就可以给人创造精神价值和精神利益的方法。阿Q在挨打时说:“儿子打老子!”事实上赵太爷不是阿Q的儿子,阿Q也不是赵太爷的老子。但是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阿Q认为这是真的,在主观上有了这种认知后,阿Q从痛苦中走了出来,进入愉快之中。阿Q的主观精神世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个情况说明,精神价值与外部客观世界没有太大的关系,有时候,我们借助于某种物质的东西,获得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愉快,但是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并不是必须的,有时可以用自己的观念导致自己的精神状态发生积极变化,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用不借助物质获得积极精神状态的例子。这与中国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大师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本质是一样的。

[FS:Page]

阿Q在发明了精神胜利法之后,由于阿Q不断的和人打架、参与赌博、干活偷机取巧,导致很多人不再雇用阿Q做帮工,使其丧失了收入来源,阿Q遇到生计问题,肚子咕咕乱叫,但没有钱买吃的,为了不挨饿阿Q而不得不变成了小偷,潜入尼姑庵偷尼姑庵的萝卜。为什么阿Q不能用精神胜利法消除他的饥饿?精神胜利法为什么不能让阿Q在不吃东西的时候,认为自己已经吃饱,从而消除饥饿。就像挨了打后阿Q认为是儿子打老子,于是这种并不是事实的想法让阿Q从精神痛苦中走出来。这是因为物质需求、物质商品与精神需求、精神商品的本质不同导致的,当饿了的时候,解饿需求只能通过获得食物来得到满足,没有办法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消除饥饿,只有占有一定的食物才能消除饥饿。这里面包含的普遍道理是一切生存性需求,物质性需求必须借助于特定的物质商品来得到满足,如果没有这样的物质商品此类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一些生存性需求需要一个客观的服务,这个服务的过程也是物质性的。)在物质性生存需求中,真正满足需求的是物质本身和物质过程,绝不是什么主观感受、主观体验,绝不可能你没有得到物质,你靠一种想象我自己得到了,需求就真的被满足了,这是做不到的。而在阿Q的精神胜利法中,我们看到人无论是消除痛苦还是寻求快乐,它只是一种主观的精神体验和主观精神状态变化,这种主观精神状态变化有时与外部要素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只要能让精神痛苦消除,只要能给自己的精神层面带来快乐,就是创造精神价值。精神价值有没有?有多少?完全决定于主观心理精神状态以及主观心灵。精神价值的得到和失去都是在心灵和精神层面发生的。一切精神利益和精神价值都是心灵体验的变化,都是精神状态的变化。

在《阿Q正传》中,阿Q在挨打后靠精神胜利法消除精神痛苦,但却不能用精神胜利法消除饥饿,非常形象地揭示了精神商品的本质和物质商品的本质不同,以及在这种差别下,所表现出来的供需特征消费特征的巨大差异!

知道了精神价值的本质“人的心灵和精神状态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我们来看精神价值重要的特点:“精神价值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

精神商品的价值来源于消费者的主观心灵体验。消费者知识背景、价值观、思想观念、审美观、文化背景千差万别,导致同一个精神商品在不同消费者内心激发出的精神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由于精神商品的价值是对消费者特定心灵体验精神状态的量化, 是对消费者心理状态、精神体验由消极到积极的变化幅度和程度的量化。因此同一精神商品价值会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比如,一件艺术品面前站着100个人,这100个人的心灵感受可能是100种情况,他们给出的价格是100个各不相同的价格,没有任何两个人给出的价格是相同的。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精神商品的价值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而是因人而异的!这是精神商品价值的最大独特性。

2016年12月30号中国著名流行歌曲演员王菲进行了独唱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的现场,所有人都非常激动,认为演唱会物有所值!而且用了很高的价格以黑市价买票。据媒体报道现场有两个80后歌迷说:“王菲陪伴了我们特别美好的少女时代。演唱会让我们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不在乎钱。只要在月薪范围内,都能接受。宁可平时省一点。”相隔两公里的五星级酒店几乎被粉丝包场,他们都是从外地而来的观众。在演唱会结束后现场听众认为这次演唱会物超所值,没有人后悔听这场演唱会,都说自己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但是,演唱会结束后,几乎所有的音乐评论家、都说这场演唱会实在太差了!歌手龚琳娜在微博上发表评论:“我很难过,音色丢了,气息没了,音准走了……唱歌好不好与过去的成绩无关,与今天的感冒无关,与是不是坚持不懈的专注和努力有关。”著名作家六六女士专门写了文章:“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师父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著名美声声乐大师周小燕年龄90多岁,日日练功精勤不倦,90多岁上课还气贯长虹,高跟鞋蹬蹬蹬。绝大多数人摆脱不了衰老的轨迹,但依旧有一些严格要求自己,做周小燕还是做王菲,这是2016即将结束的时刻,摆在我面前的选择。”

[FS:Page]

为什么同一演唱会的价值评价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答案是精神性商品的价值决定于每一个消费者的主观体验,同一精神商品价值天生就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没有统一的唯一价值,精神商品价值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歌唱演员的声带发出了一种客观的声音,但演唱会的价值不是演员客观的声音决定的,而是由演员发出的客观声音,在每一个消费者心中激发起的心理体验和主观感受决定的。这种心理体验和感觉是因人而异的。现场观众说:“演唱开启了大家的回忆,缅怀了过去的时光,唱的如何真的不重要,我们听的是感情和回忆。”现场观众这些评价是从自己的心灵体验看待演唱会的价值,是从演唱会让我想起什么,让我回忆起什么,体验了什么,看待演唱会的价值,这是一种立足精神和心灵体验的评价原则,这种心灵体验不来自客观的声音,而是来自声音与自己内心的关系,来自声音对我内心记忆的召唤。场外的专家是从客观的声音质量评估演唱会的价值,德国音乐人老锣说:“王菲已经不是一个艺术家了,所以我自然不会用艺术家的标准来评判她,如果用艺术家的标准来衡量那就只能说她简直是太差了。她的演唱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那么又是谁允许她如此成功的呢?谁来为王菲用她如此差劲的表演欺骗广大观众的行为负责呢?”这种评价是立足于声音的客观物质特征,没有从具体听众(消费者)的心灵感受评价演员演唱的价值。歌声作为一种客观的声音现象,是有某种客观评价标准的,每年的艺术学校招生和由专家做评委的歌唱比赛,用的就是这种客观的评价标准。立足于客观和独立的声音艺术标准,不考虑具体消费者的心灵感受的评价原则。与艺术学校招生和由专家做评委的歌唱比赛不同,明星演唱会的价值评定原则,是由无数个具体的人的主观感受决定的!这些具体人的主观感受是因人而异随心所欲的,不受某个客观标准影响!专家把演唱会看成物质商品,用统一的客观标准衡量演唱会的价值。而消费者歌迷把演唱会视为精神商品,用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评估演唱会的价值!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看到,精神商品的价值评估不再受到某一个客观标准决定,而是决定于具体消费者的主观心灵体验,客观的标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因为精神商品的价值由各个消费者主观心灵体验和感受决定,这个商品的价值就必然带有主观性的特点,所谓主观性就是没有客观性,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价值、因人而异。这种主观性构成了精神商品价值最大的特点,也是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最显著差异。

董宝珍更多精神经济学内容,请点击进入:http://www.ltjztz.com/news/index/nav_id/3813/snav_id/3834.html